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马栏人民法庭深入领会诉源治理内涵特征,遵循“能动不盲动、到位不越位”原则,结合“准确查明事实、实质化解纠纷”职能定位,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新时代能动司法推动诉源治理工作走深走实。
“你好,我是马栏法庭的干警,针对你们双方的纠纷,咱们今天去看下现场。”早晨刚上班,承办法官主动联系双方当事人及人民调解员驱车前往二十多公里外的甲村。甲村是马栏法庭辖区内的一个偏远村,原告在该村承包了1000多亩土地并对外进行转包,因转包土地四至不清、面积不足,导致双方之间发生纠纷,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多次协商无果遂诉至法院。
“当时说给我种80亩,现在面积根本就不够,必须给我把地补齐了。”“可你养殖已经超出了合同的范围,还私自设立围挡,导致其他人无法进入,你这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大家先安静下,咱们把这事再从头好好捋一下。”两位当事人刚到调解现场就激烈争吵。根据双方的争议焦点,承办法官和调解员向双方当事人分别询问,了解了土地的四至,并进行拍照取证。实地了解完情况,法庭干警和人民调解员与当事人分别进行背对背调解。
“你们关系都很好所以才进行承包,而且马上就要进行春播了,大家都各执己见,对谁都不利,以后你们还要经常打交道,关系和睦才是关键,要不我们各退一步?”法庭干警讲法理,话人情,并酌情给出了建议。最终在法院干警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
长期以来,马栏法庭将诉源治理工作作为化解纠纷最优选,坚持“能调则调”的原则,采取重心前移、力量下沉、内外衔接、源头压降的方式,助力诉源治理工作从“有”向“优”转变。与此同时,马栏法庭注重人民调解工作形式创新,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审判实际进行深度融合,主动服务社会综合治理大局,助推人民法院纠纷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