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如我在诉”:涉农案件法官实地勘察促调解
作者:礼泉法院 肖 艾  发布时间:2024-03-18 19:56:43 打印 字号: | |


原告甲公司是一家从事工程建设的公司,被告乙公司是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2021年2月份,双方签订了一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原告为被告建设11个蔬菜大棚,合同总建设面积约15000平方米,合同约定了单价及付款期限等。合同签订后原告按照约定进行施工,被告陆续支付了部分工程款。后因被告未按照合同约定按期及时给付工程款,原告催要无果后即停止施工,导致剩余工程未完工。双方经协议无果,被告为了不耽误农时,自行完成了剩余部分的工程。被告因此不向原告给付剩余工程款,久推不决。原告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

经审理,原、被告对合同内容、总价款及已付款、未完成工程量均无异议,但因双方未约定单项工程的价格,故双方对未完成工程量的价款产生争议,原告要求按照14万余元扣除未施工部分,被告认为自己找人另作,花费近40万元,不但不应给付原告工程款,而且原告还应退还多给付部分。审理中,经依法委托鉴定机构对未完工部分工程价款进行鉴定,因原告经济困难无法缴纳鉴定费用,案件被鉴定机构退回。案件一度陷入了困境,如不支持原告的请求,原告明明干了工程,如支持原告工程确实没有完工,可是要扣除未完成部分的价款,在无鉴定意见的情况下,法官审判确实没有合法依据。

在原、被告双方僵持不下,案件无法进展之时,法官向当事人耐心做工作,让他们静下心来,实事求是的解决矛盾,在争议中寻找共同点,力争解决纠纷。经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并提出建议,双方当事人同意各邀请一名德高望重且懂大棚建设的专业人员,到现场实地计算未完工部分的工程价款。

农历正月,春寒料峭,办案法官和双方当事人、邀请的大棚建设专业人员及老村干部一起走进工地,经多方丈量、查勘,反复多次不厌其烦的验算,终于计算出了未施工部分的工程价款。可是被告面对计算结果又面露难色,表明因经济原因无法履行。鉴于被告农业项目尚处于创业期,大棚设施投资大于收获的现实困难,法官和受邀人员又趁热打铁,耐心作双方的调解工作,双方当事人终于接受了调解意见,被告同意按期给付原告工程款,双方调解结案。至此,一场涉农建设工程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来源:礼泉法院
责任编辑:窦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