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省法院院长会议上对全省法院优秀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武功法院普集人民法庭庭长朱海云同志荣获全省法院人民法庭优秀个人称号。
朱海云同志现任武功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普集人民法庭庭长,自2008年至今她在普集人民法庭工作已十五年,长期以来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以忠诚践行初心,以实干担当使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千锤百炼 锻炼过硬本领
“选择,因于热爱,热爱更应坚守。为法治、正义点燃一豆之光,正是选择踏入法院之门的初衷!”这是朱海云工作总结中的一段话,她不但如是说,更是这么做的。
工作中,朱海云坚持常态化学习机制,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素质。积极探索调审结合的方法,主动承办疑难复杂案件,庭前一遍遍地阅卷,庭审中认真分析审核证据事实…… 办案路上,永远有她不知疲倦的身影,她用自己的法律视野和专业见解审结了一个又一个案件。2023年,她共承办217件案件,结案216件,结案率99%,其中调解结案104件,撤诉结案52件,调撤率达到72.3%,无一被改判和发回重审,无长期未结案件,她的耐心细致、热情周到的工作作风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公正司法 厚植为民情怀
小案虽小,利民事大。“一个纠纷的发生往往有它的前因后果,不能简单一判了之,必须掌握全貌,才能对症化解。”朱海云办理案件有她独到的做法,经过仔细梳理研究,准确判断纠纷源头,有针对性地向群众释法明理,从核心矛盾上协调,促使许多问题“拨云见日”。
2023年3月,朱海云主审的一批劳务合同纠纷案,该系列案件共19件,被告均为朱某,其丈夫生前是位包工头,2021年带着手下工人在周边干活,工人们的工资还没有结清,朱某的丈夫却在2022年8月因车祸意外去世。因朱某丈夫的赔偿款迟迟没有赔付,导致无法向工人们支付劳务费,工人们便将朱某起诉至法院。朱海云在合并审理该系列案件的过程中,采用“望闻问切”的策略,准确把握双方当事人心理,及时安抚当事人情绪,最终19名原告和被告朱某达成了调解协议。每当存在矛盾冲突的双方当事人在自己的积极劝导下达成和解甚至重归于好时,当当事人的一声声谢谢通过电话传到耳边时,朱海云心中是满满的成就与开心。
深入基层 延伸司法触角
人民法庭在履行审判职能的同时,也在不断延伸司法触角,因此朱海云的工作也不局限于坐在办公楼里写文书,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生活也成为她工作的一部分。朱海云曾前往案涉土地进行勘察,只为更清楚地查明案情;曾实地走访入户,询问当事人存在的困难和需求;曾走入百姓家中,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曾积极开展巡回审判,将法庭“搬”到村社农家,有效实现打通司法便民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她带领全庭干警努力在提升诉讼服务水平、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参与基层综合治理等方面齐发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十一载兢兢业业,二十一载初心如磐,朱海云以默默奉献描绘人民公仆最质朴的形象,以公正之心书写政法干警最忠诚的信念,她时刻保持昂扬的态度,以满腔热忱投入到审判工作中,在法槌起落间书写着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