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跨境交流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民事案件当事人由于身处异地、身户分离、多个住址等原因无法及时到庭应诉,传统面对面的办案方式已无法满足当事人现实的诉讼服务需求。为了给当事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人民法院的办案方式在与时俱进,法官运用科技手段办案的能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临近岁末,秦都法院综合(行政)审判庭锚定结收比1.0结案目标不动摇,12月26日,法官黄宁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陕西”微信小程序成功调解了10起跨域(跨国界)劳动争议案件,快速有效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了科技与法律服务的深度融合。
该批案件的原告代理人身处国外,域外签证剩余的居留期还很长,且与咸阳存在14个小时的时差,法官与当事人的沟通交流极为不便。面对这种特殊情况,由承办法官黄宁、法官助理邵璐晨、书记员邵莉萍组成的“1+1+1”审判团队,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以当事人为中心,在14小时时差对应的数个深夜10至11点,发扬结案精神、服务意识,运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陕西”微信小程序,多次线上链接双方当事人,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寻找调解的可能性,努力平衡双方利益。尽管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但黄法官的审判团队依然秉持恒心、耐心、信心与诚心,经过多轮线上沟通与协调,最终触动双方当事人,成功调解了该10起劳动争议案件。
本次跨域调解获得成功,既得益于法官的专业素养和调解能力,也得益于“人民法院在线服务陕西”微信小程序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得益于“智慧法院”建设的巨大成果,不仅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也为人民法院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履行职责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