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霄,1988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渭城区人民法院空港新城法庭员额法官。
梁霄扎根基层法庭七年有余,近三年年均审结案件150件以上,位居渭城法院前列。2018年收案217件,结案200件。曾被团市委和市青联评为首届“咸阳身边好青年”,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曾获全市法院“调解能手”称号,并被渭城区政府评为“最美政法干警”。
心系民众,扎根基层。梁霄从小在城市长大,当他被分配到地处农村的底张人民法庭(现空港新城人民法庭)时却毫无怨言,并矢志扎根基层,为农村地区的审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弥补自己农村生活经验不足的短板,梁霄经常向“老法官”学习、向村干部请教,并非常注重积累总结农民常用的俗语“土话”。他认为这些句子话土理不土,并以此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茄子一行豇豆一行”、“到手的金子不如隔手的铜”、“二碗饭也不好吃”“、给你个坡坡就往下溜”等等这些农村人常说的“土话”,会经常出现在梁霄接待和调解的过程中。与此同时,他还经常站在农民的角度、以农村的处事原则思考问题,化解很多基层纠纷。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梁霄迅速由一名青涩的法官助理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审判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司法理念。
定纷止争,案结事了。除了艰苦奋斗、扎根基层的精神,梁霄也凭着自己专业的法学知识和娴熟的庭审驾驭能力成功处理了一起又一起复杂疑难案件。2015年底,底张街道办事处西郭村的两个家族因为承揽工程发生严重的斗殴事件,影响十分恶劣。案件经公安机关和街道办事处处理后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原告诉至法院后,被告随之提出反诉。针对双方矛盾深、案件影响大的特点,梁霄多次接访案件当事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司法轨道,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庭审过程持续八个小时,双方申请近十名证人出庭,现场旁听人员近百人,气氛剑拔弩张。梁霄沉着应对,自始至终掌控庭审大局、把控庭审节奏、维护庭审秩序,使得庭审平稳结束。由于双方矛盾大,梁霄本着“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对案件作出深入仔细的研判。两份判决公正、语言流畅、逻辑缜密、近两万字的民事判决书最终使得双方当事人息诉罢访,实现案结事了。
倾心调解,构建和谐。某房地产公司定作了某某公司制作的消防门用于其开发的楼盘。但由于当时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原因,某房地产公司欠付某某公司货款30余万元。某某公司一纸诉状将某房地产公司告上法庭。接到传票的某房地产公司也不甘示弱,反诉某某公司不提供防火门的安全标识,要求赔偿损失30万元。某房地产公司还先声夺人,申请对防火门的质量进行鉴定。梁霄了解发现,陕西省并没有能够对防火门进行鉴定的机构,全国也仅有两家,且价格不菲。若要鉴定,必须在外省进行,加上勘验、取样、质证、送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谓程序复杂、成本巨大。此外,双方的纠纷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会造成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无法验收,某某公司的损失也会扩大。可以说,案子走完法定程序,双方都是输家。而楼盘无法验收,更是会影响广大业主的权益。由于双方矛盾巨大,两家公司因为赌气,均不同意调解,坚持走鉴定程序。审理期间,2017年底,房地产市场开始回暖。梁霄敏锐地判断,某房地产公司这一时期必定资金充裕,有能力履行欠款,遂抓住时机,向双方代理人告知了调解解决的想法。果不其然,双方的法定代表人得知后爽快地答应了。但由于代理人之间互不信任,调解过程困难重重,甚至会因为对方大声说话而导致调解意见反复,调解更是几度中断。在调解中,梁霄不仅要平衡双方的利益、还要安抚双方代理人的情绪,不仅要解决双方抛出的难题、还要联系法定代表人定夺意见。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一次调解,经过5个小时的努力,最终商定了调解方案。双方的各项业务均顺利进行,实现了双赢。
清正廉洁,慎独慎微。梁霄任职以来,恪守法官职业道德,坚持以刚性制度约束自己,做到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在案件审判过程中,严守法官的中立地位,在热忱对待当事人的同时,又保持与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距离,不给当事人以“合理的怀疑”,清清白白做人,磊磊落落办案,做到慎独、慎微,防腐拒变。在工作中,梁霄严格执行政法干警“十条禁令”,始终拒说情,拒吃请,拒收当事人的一切财物,秉公执法,面对各种利欲和诱惑,从不为所动,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梁霄始终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为追求,工作中踏实、勤奋、上进、拼搏,忠实地履行着一名法官的神圣职责,得到了各方的高度好评。面对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誉,他淡然处之,“优质高效的办案就是我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