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读《梁家河》有感: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作者:马永桢  发布时间:2018-09-11 08:57:21 打印 字号: | |
  近期我认真拜读了两遍《梁家河》,这本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分别讲述了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青年时期的习近平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不仅再现了一代领袖在沧桑岁月中艰辛磨炼的成长历程,更是再一次对党员干部党性的升华教育。

  在当时,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的最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自费到四川取经,带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了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陕北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差,习近平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打坝淤地,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庄稼。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农历二三月,习近平在寨子沟打水坠坝时,陕北冰雪刚刚融化,气温很低,竟然卷起裤管光着脚,站在刺骨的冰水里干活,一干就是一整天。正是习近平不怕艰苦,勇于奉献,才能带领梁家河乡亲们同甘共苦,不断前行。

  从这本书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心贴着心的鱼水之情,也让我看到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从《梁家河》中我学到了人民最大的初心力量、勇往直前舍我其谁的担当力量、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的奋斗力量、一人当先率先垂范的表率力量。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要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要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为当地百姓谋幸福、谋发展,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习总书记的信念。

我要把这种信念深深地铸在我的心里,无论将来在哪个工作岗位上,都要牢牢记住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公仆,要知行合一,不忘初心!更要用心去感受、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在为民干实事中努力成才、在青春奋斗中砥砺前行!
来源: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