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自然条件优越,是国内外公认的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被誉为“中国苹果之乡”。每逢苹果成熟季,走在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果商与果农协商价格、装运水果,一派丰收的景象。近日,张洪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苹果买卖合同纠纷,从立案到结案仅仅用了四个小时的时间,及时为当事人挽回了经济损失。
基本案情介绍:被告系收购苹果的外地客商,订购原告家红富士苹果,约定70#起步,每斤1.9元,由原告负责叫人装货,被告支付人工费,货装完毕付果款,被告支付定金300元。12月9日,被告来原告家将所有果子装箱,共计10085斤,当即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向原告给付果款10000元,约定剩余果款用现金给付,但被告给了原告现金1085元后,就将所有装箱的果子全部运走了。过了一会儿,原告才猛然发现自己算错了账,误将果子数量当成了总价款,赶忙想方设法去寻找被告,但被告一口咬定,所有果款已经全部履行清结,原告无奈,故诉至法院。
群众利益无小事,办案人员接到案件后,立刻打电话联系原、被告双方,要求其尽快来张洪法庭一趟。被告到法庭后,情绪十分激动,一再强调自己已经履行了全部果款,其中1万是银行转账,剩余的都是现金。见此情形,法官给被告耐心释明,安抚其暴躁不安的情绪,“你不要激动,有话坐下来我们好好说,作为法官,我会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保护好每一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经过几轮调解,被告始终坚持己见,拒绝给付。因原告法律意识淡薄,手里既没有果子收购合同,也证明不了当时仅仅给付了11085元,还有8076元果款未给付,调解一度陷入了僵局。
此案关系果农切身利益,被告还是外地果商,办案人员决定,另辟蹊径寻找案件调解突破口。随后,我们找来了村上熟悉苹果销售的人民陪审员老张。承办法官与陪审员一起,一方面悉心倾听原、被告诉求,一方面从情、法、理多角度去开导双方,并向他们介绍苹果购销合同应注意的事项、传授如何规避风险的技巧,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被告认识到自身的过错,经与原告协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履行完毕。原告激动地说:“自己没读过几天书、法律意识淡薄,今天法庭人员给自己上了一堂生动的苹果销售培训课,太感谢了!”被告也表示学到了很多有关苹果收购的法律知识。
目前,全国法院都面临案多人少的问题,人民陪审员被称作“不穿法袍的法官”,他们在诉讼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陪审员大多来自民间社会,熟悉风土人情、与群众联系更为密切,善于将专业的法律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的群众语言,更容易让当事人理解、领悟,有利于案件审理,提高质效,取得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近年来,旬邑法院多次组织陪审员进行培训学习,增强其法律知识,2017年张洪法庭共引入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42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再此,向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人民群众——人民陪审员,点赞!向他们道声感谢!
2017年已接近尾声,张洪法庭全体干警将撸起袖子加油干,始终坚守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学习,强化审判质效,努力使法庭各项工作符合民情、体现民意、赢得民心,为推进全院审判工作再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