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二〇一七,我们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和工作主线,着眼全市法院“五新”发展任务,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努力维护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为咸阳爬坡过坎、追赶超越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家事审判“亮相”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咸阳中院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改革,建立家事纠纷诉前调解、家事调查、诉后回访机制,设置婚姻冷静期、发放人身保护令、统一裁判尺度,实现了审判力量专业化、办案方式规范化、案件调处人性化、办案环境亲情化。3月12日,咸阳法院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工作被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省、市主要领导均做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五新”理念提升咸阳法院司法公信力
围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五新战略”,提出“建立新机制、激发新活力、创建新业绩、树立新形象、实现新超越”的“五新”目标任务。落实改革部署,创新改革举措,“新机制”稳步建立;严格落实市委“三项机制”,选拔任用审判委员会委员和中层干部,“新活力”空前释放;狠抓执法办案,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新业绩”初步彰显;坚持公正司法,坚守正义防线,“新形象”深入人心;扎实开展“四反十打”等专项行动,执行工作在全省法院名列前茅,“新超越”成果丰硕。全市法院各项工作迈上爬坡过坎、追赶超越新的征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员额制落地生根
全市法院分三批遴选员额法官427名,其中中院69名、基层法院368名,2017年,由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的审判机制在全市法院全面运行,全市法院共收案50712件,结案48579件。
院长回归审判席
5月22日上午,咸阳中院院长罗小锋担任审判长,市检察院检察长赵亚光出庭支持公诉。审理闫某某故意杀人一案,拉开了“院长、检察长开庭办案周”帷幕,自此,院长带头办案成为新常态,全市法院15名院长全年共办结案件259件,罗小锋院长办结22件。同时全市法院院长就案情以“院长讲办案故事”形式通过网络媒体向公众展现,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司法行为规范年”活动带来司法作风大转变
大力开展“司法行为规范年”活动,聚集“六难三案”,开展“三查三纠”,严把“学、查、纠、建”四个环节,以提升司法能力为落脚点,建立健全制度20余项,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的问题基本解决。扎实开展“治懒、治散、治庸”作风整治和“强素质、树形象、抓落实、当标杆”主题周活动,司法作风持续向好,涌现出了全国法院先进个人李春丽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四反十打”助推“基本解决执行难”
建立跨域、连锁、直通查控机制,开通“线上冻结”,推行“执行无忧”悬赏保险,建立“一案一人一账号”管理机制,开通“淘宝网”司法拍卖平台,建立委托律师调查、民事执行悬赏等举措,提高执行效率。全年结案执行到位金额21.6亿余元。
速裁中心让司法公正来得更快捷
在司法实践中,为了节约诉讼资源和提高办案效率,市中院于11月9日成立了速裁中心,探索形成“简案快审、难案精办、繁简分流”工作机制。该中心成立以来,办理速裁案件89件,结案率100%,平均审限不到20天。
道交处理一体化,化解纠纷更便利
12月26日,陕西省首家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中心在咸阳挂牌成立。通过该平台可以为案件当事人提供在线事故定责、损失确定、司法鉴定、赔偿调解、法院诉讼和保险赔付等一站式服务,使纠纷解决更方便、更快捷,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快处快赔,提高了纠纷解决效率,把便利留给群众。
少年法庭荣列全国“双青”创建单位
不断完善和创新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方法,加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判后帮教、法治教育等延伸服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全年开展“开学第一课”、“少年法庭进校园”等各类延伸服务活动52场次。少年法庭作为全省唯一单位,被团中央和最高法院确定为2017-2018年度“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和“全国青年文明号”创建单位。
《远山槐花香》获省政法委“奥斯卡”大奖
以法官办案中发生的故事为原型,制作的微电影《远山槐花香》获得陕西省委政法委主办的“首届平安陕西微电影、微视频大赛”三等奖,是咸阳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市级单位。 2017年8月,市中院被最高法院政治部评为“司法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法院”。
展望二〇一八年,我们将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筹施策、精准发力,走出一条贯彻中央要求、遵循审判规律、具有咸阳特色的发展之路,努力开创法院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