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雨绵绵,早晚的冷风迎面吹来,不免有一种寒冬腊月的错觉。整整三年零一个月了,犹记得2014年7月踏着吴奇隆那首《祝你一路顺风》,走出校园,满怀期待的渴望2014年9月份的来临。9月一直都是一个充满期待和开始的地方。
2014年9月的彬县法院终年得不到阳光的青睐,上班期间楼道里总是挤满了人,三个法庭时不时传来吵闹声,而办公室里的每一个法官似乎总有接待不完的当事人,书记员经常抱着一摞摞的卷宗穿梭于各个楼层。2017年10月这里的一切正常,依然忙忙碌碌、依然充满嘈杂,除了我开始渐渐丢弃的新鲜感,其它真的没有变化。
国庆节假日的前一天,临近中午下班时分,我终于盖完了最后一个章子,拿着整理好的判决书,从二楼两个台阶并三个台阶的朝三楼跑上去,不时的和准备下班的同事打声招呼,跑上三楼后,才后知后觉的想起刚才有团黑影在我眼前一晃而过。站在楼梯口,我向二楼的楼梯拐角望去,一位穿着深棕色人造皮革夹克,背上的夹克已经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裂纹,脚上瞪着一双与其年龄和着装极不相符的某品牌篮球鞋,可能他有一个喜欢在篮环下奔跑的儿子,从他低头、下蹲以及露出的侧脸,我估摸他年近六十岁,可能她的实际年龄更小。黄土高原上这些面朝黄土地的人总是长着一副与他们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脸庞。他把手提袋放在脚边的地上,一手捧着判决书,另一只手指着正在读的那一行,整个就像一个小学生一样 — 投入、认真。就在我忍不住偷偷审视他的间隙,可能是因下蹲的时间太久,他将脚旁放着的布袋子随手放在屁股下,顺势坐下继续看起判决书。他看的异乎寻常的认真,此刻正值下班时分,从他身边陆续经过的人,他均“熟视无睹”,我顶盯着他看了好一会儿,他也没有发觉。后来,我再次从他身边经过时,他依然保持着手捧判决书、坐在布袋上翻看的状态,原本想提醒他已经下班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那一刻,连空气中都充满了认真,真不忍心打破。
回家的路上,那位忘乎所以的蹲在楼梯拐角的看判决书的人的一幕像雕刻一样刻在我的脑子里,我总是忍不住去想,他到底是因为什么事情走上法庭呢?判决书所给的结果是不是他所期盼的?他会不会上诉呢?他会不会因为判决不遂其意而因此对法院感到失望呢?
我很少见过有哪位当事人能如此全神的去阅读一份判决书,很多时候,当我传唤他们前来领取判决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电话中询问判决结果,或者当我把判决书递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着急的开始翻找结果,不听办案人员的解读。这位当事人让我不禁反省起自己,我在书写每一份法律文书的时候,有没有严格按照法律文书的规范要求进行?是不是对整个案件有一个透彻的了解?有没有做到不受当事人情绪等其他主观事物的影响?是不是能够在查明案情的基础上,能够正确适用法律,做出一份公平、公正的判决?我所写的每一份法律文书是否经得起法律事实的推敲?这无疑是对目前身为法官助理的我,最基本的要求。
这位当事人像一位老师一样,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学会了反省,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即使没有这一幕,我也会牢记工作的使命,让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