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之窗 > 法官论坛
旬邑法院: 法律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李小勇  发布时间:2017-10-15 09:13:17 打印 字号: | |
  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也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它还包括其他主体以及社会自身的管理。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社会管理,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律规范,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和健全社会内外部环境;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广义上的社会管理则是多元主体以多样化形式进行的上述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多发期。在社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和矛盾,因此必须搞好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如果搞不好,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挠和困扰;而那些过去取得的成果,也将慢慢消失。只有搞好社会管理,才能正确处理好各个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

  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稳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心,没有社会的稳定,就不可能有经济政治的繁荣发展。完善法律建设是建设稳定社会的前提,也更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关键。由于社会发展的完善程度不一,社会管理的各种政策方针在具体的贯彻实施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险阻,这时法律则必然成为约束社会管理者和普通大众的准则规范。完善的法律能提高人的内在自律性,净化社会不良风气,调节和规范人的行为。因此法律规范在社会管理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应该加强我国法律体制完善的建设。

  党和国家政策中非常重视通过加强法律建设来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201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加强社会管理法律建设,充分发挥不同类型法律规范的功能。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许多问题与矛盾,有人说这是党员们和上层领导们不作为或乱作为所导致。但是我们不能把出现的所有社会问题都归责与党员们和上层领导们。一个社会出现问题,是社会的管理力度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社会诉求不断的在提升,老百姓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加强法律建设也将进一步保障社会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保障社会管理工作能够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地开展推进,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和不断发展。加强法律建设是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要内容。法律建设与社会管理科学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法律建设是社会管理科学化的重心。法律建设可以丰富社会管理科学化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供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社会管理科学化必然包含着法律建设的完善。社会管理科学化,首先就应当体现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就谈不上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更谈不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因此,加强法律建设是促进社会管理科学化,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及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管理过程中,怎样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法律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第一立法要服众。法律是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规则。法律对人们行为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立法中所说的“法”,必须是良法。良法是实行法治的前提。立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公共财产的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立法的过程是一个平衡各种社会利益的过程。立法应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公开立法,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特别是一些争议性比较大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大多数人能够接受、愿意遵循的法律体系。服务于大众,能被大众所接受的法律是加强社会管理的根本。

  第二执法要科学。法律的产生是由于社会的需要。因此法律产生之后需要执行,并且需要科学执法。在社会管理中,很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超越职权执法或者执法方法不当,这会导致在社会管理中出现许多矛盾。比如行政执法中的,城管在执法过程中行为不当胡乱没收他人财物,或执法过激殴打他人。这会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在社会管理中,执法人员不仅要重视严格执法也要重视科学执法。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文明执法为根本的行政执法理念;严格界定和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促进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法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的转变;建立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责任查究,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和责任查究机制。

  第三司法要公正。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管理的灵魂。司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司法公正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司法公正既要求法院的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司法机关在公正司法的同时也可以适当能动司法,处理好情、理、法的关系,从而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四违法要追究。违法要追究是在当某人或某组织出现违法行为后,职能部门对其进行严厉的制裁或惩罚。这也正是法律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法律是具有强制性的,因此,任何人又作出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追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五普法要广泛。法律只有真正被大众所接受,被人们真正信仰,才能有力量有权威,才能起到法的规范的作用。如果社会管理人员或者普通大众法律素质不高,在社会管理活动中不能依法办事或者甚至出现违法行为.就很可能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法律进行广泛普及.社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提高自己适用法律的能力,以使自己能够胜任管理工作.我们普通大众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共同建立一个法治社会,促进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在社会管理中,法律的规范和法律统治作用必不可少.所谓法律的统治就是法治.法治与社会管理关系密切.在社会管理中,应当依法管理.社会管理人员应集体学法,参加法制培训,逐步使依法管理成为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更应该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努力把各项社会管理工作纳入法治的范畴.广泛开展群众性法律普及活动,加强广大公民法律意识的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依法进行利益诉求、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建设建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参与法治实践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组织律师参与信访和调解工作,促进信访与诉讼、复议、仲裁、执法监督相配合,积极引导信访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设立司法和信访救助基金,加大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力度,解决困难群众诉讼难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律建设完善的活动,从而提高我国社会管理水平.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因此法律在社会管理中是比不可少的,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旬邑法院
责任编辑: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