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基本解决执行难”开展以来,旬邑法院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机制、强力推进,不断规范执行权力运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加大执行工作力度,执行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最大限度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全力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2016年至今年8月,全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050件,实际执结920件,执结率为87.6 %,执行到位6800万元,其中,2017年1-8月,全院共受理执行案件751件,实际执结622件,执结率为82.82 %,执行到位3310万元,有力的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和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凝聚共识合力,构建执行工作大格局。一是积极争取各方关心支持。去年以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县委政法委相继多次听取了法院执行工作专题汇报,并在第一时间召开了全县“用两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会,将法院执行工作纳入干部任用、年度考核、评先树模、精神文明、县委巡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全县各镇(社区)、部门考核体系之中,凝聚共识、举全县之力破解法院执行难;县人大常委会部署开展了解决执行难专题调研,并形成了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县政府在人力、财力、信息化建设上对法院大力支持;县委政法委把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列入全县综治工作重点工作,及时安排部署开展“四反十打”及依法打击“拒不执行法院判(裁)决+N”专项行动,每季度召开一次综治成员单位执行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法院执行工作,全面建立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政协支持、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二是完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完善推进与公安、交警、检察等政法部门联手打击“老赖”的长效机制,通过公安“缉查布控”“交通路面查扣”系统实时查控被执行人车辆、财物。同时,协调组织公检法办案人员赴兄弟法院学习打击拒执罪经验,不断完善公检法协调作战机制;完善推进与金融、保险、银行、国土、发改等部门联合查控体系,多次召开与农业银行、陕西信合、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席座谈会,建立“一案一人一账号”案件信息台账,推动“点对点”网络查控体系全覆盖,实现对被执行人车辆、婚姻、低保、房地产、存款、证券等信息的联查,打造被执行人主要财产“一网打尽”的信息平台,切实解决查人找物的执行难问题;完善推进与纪检、监察部门对妨碍、抗拒和不依法协助执行工作的单位、党员干部惩处机制;与电信、联通、移动等工信部门建立电话彩铃曝光“老赖”机制,坚决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联合惩戒高压态势,树立司法权威,维护法律尊严。三是充分发挥联合信用惩戒作用。对有能力履行的被执行人,以正面宣传教育引导为主,督促其尽快履行义务;对拒不履行的,及时发布失信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罚款的强制措施;将“老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最大限度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生存空间,对失信被执行人在贷款、投资、经营贸易、承揽工程、开办企业、出境等各方面严格审查或严格限制,促使被执行人履行法律义务;对涉嫌拒执罪的被执行人坚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从快判处,依法严惩老赖。2016年以来,依法拘传、拘留32案38人,罚款6案8人20万元,查询、查封、扣押420案(次),曝光失信被执行人7期160名,限制高消费5人,限制出入境6人,移送追究拒执罪案件4 案 4人,已判处1 案1人。
坚持问题导向,规范执行权力运行。一是推进执行管理的规范化。积极贯彻落实省法院《关于落实人民法院基本解决执行难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执行实施、执行审查、执行款物管理等系列规程,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恢复与退出等程序,进一步加强执行流程管理。健全分段集约执行机制,严格界定执行审查、执行实施、执行裁决等权力界限,进一步加强执行分权制约和内部监督。建立诉前调解和执行不能风险告知、财产保全担保保险等制度,引导全院法官干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加强立案、审理、执行等案件办理各环节的统筹衔接,在立案审理时做到风险提示明确具体、案件信息全面准确、保全裁定及时做出、移送实施快速通畅、裁判文书可执行性强等,从源头上预防“案件胜诉了,可是财产却转移了”的现象发生和“执行不能”、“不能执行”的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既缓解了执行压力,又提高了执行工作的针对性。二是推进执行行为的规范化。深入开展“司法行为规范年”活动,全面深化执行案件流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实行网上办理、流程管理和节点控制,以流程管理、节点控制和实时公开确保规范执行;实行执行工作周报告制,对案件执行定人员、定时限、定方案,每周执行局要向院党组专题汇报执行工作进展情况,对执行落后的诫勉谈话,全力提升执行工作效率;建立健全了执行案款管理机制、执行救助工作机制、向社会公众征集执行线索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机制,确保执行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配齐配强执行人员,为执行干警配备单兵外勤、车载智能调度终端和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实现了执行活动的全程记录、全程调度和全程监督;加强执行信访接待工作,确保来访群众有接待、有解答、有回复;加大执行公开力度,建立触摸屏、互联网和手机端执行查询系统,开展见证执行、执行直播、督查回访等活动,主动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推进执行指挥的规范化。继续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按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建设技术标准》,大力推进现代技术条件保障的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的作用,彻底杜绝消极执行、不规范执行等问题,确保公正、高效、文明、廉洁执行。健全完善执行工作协作机制,加强对上对下、跨省跨市执行工作的组织协调,去年以来共赴上海、山西、云南、山东、青海等省市办结执行案件12件,努力提高跨省异地执行工作水平。
强化责任担当,提升执行案件质效。一是加强执行团队建设。建立员额制法官执行权力清单制度,制定执行团队工作流程、职责分工及管理办法,按照查控速执、执行决定、执行实施等不同职能,选配4名员额法官,组建4个执行团队,建立执行专业法官会议制度,打造扁平化管理新模式,执行工作由单兵办案转为团队作战,由分散操作转为集约管理,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执行警务化改革,成立司法警察大队执行保障中队,按照“编队管理、分岗定责、派驻使用”的模式,为执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警力保障。严格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主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执行局长、执行庭长分别签订执行岗位目标责任书,明确执行指标任务,带头办理敏感、疑难、复杂执行案件,通过整合执行优势资源、优化执行权科学配置,提高执行工作综合水平。二是开展专项执行活动。坚持集中执行与日常执行相结合,集中开展 “春雷行动”“雷霆行动”和“假日执行”“凌晨执行”“跨市跨省执行”等活动,用足用活法律手段,加大执行力度,增强执行效果,坚决让“老赖”受到法律制裁,切实保障胜诉人的合法权益。开展专项清理活动,对涉党政机关、涉民生、涉金融机构、涉执行信访、涉重大工程、涉精准扶贫、涉城乡发展等领域案件进行专项清理,去年以来共执结案件520 件,执行到位2100万元。三是创新执行工作举措。树立“依法快速执行、能动灵活执行、规范文明执行、智慧公开执行”四大执行工作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六个一批”(公布一批、强制一批、拘留一批、追究一批、兑付一批、救助一批)执行工作工程,将执行救助作为“兜底性”的举措,两年来先后发放执行救助资金92万元,有效地缓解了执行矛盾,传递了司法关爱。同时在全县聘请执行义务联络员187名,协助执行、监督执行;探索网上执行、完善曝光执行、建立悬赏执行等新举措,不断扩大执行战果。四是树立良好司法形象。全面加强执行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以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书香法院”、“司法行为规范年”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治懒、治散、治庸”和“强素质、树形象、抓落实、当标杆”主题活动,开展红色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升国旗仪式和诗词诵读比赛、读书心得交流、知识竞赛以及开展专项培训、集中学习、典型执行案例和优秀执行文书评选活动,着力提高执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构建旬邑法院“四梁八柱”工作格局,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精神,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快办案、多办案、办好案上来,打造一支“信念坚定、钻研执行、敢于担当、廉洁司法”过硬执行队伍。
创新宣传举措,营造良好执行氛围。不断深化宣传措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县电视台及法院官方“两微”平台作用,加大对“基本解决执行难”和抗拒执行、逃避执行、干扰执法等典型案件的曝光,营造主动履行光荣、规避拖延执行可耻的社会氛围。同时,采取印发宣传资料、赶集宣传、进村宣传和依法公开宣判、张帖悬赏执行公告、执行法官致“老赖书”等形式,并不定期开展集中宣传、重点宣传、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基层干部等各界人士监督执行、见证执行、评议执行,不断扩大执行工作效果,增进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执行工作生态。
解决执行难问题,事关法治的公正和权威,事关当事人切身权益,是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旬邑法院法院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努力加强执行各项工作,努力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为建设法治旬邑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