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在我还念小学的时候,父亲的书架上有这样一本书,它的书名很长,它的作者名字也很长,它的主人公历经磨难仍然屹立不倒,它让我曾经很鄙夷地想:小说不愧是小说,主角果然都是拥有光环的。20年后,我长大了,书架也老了,在那一摞泛黄的书本中,我无意间又翻出了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他的一生在许多人看来应当是短暂而灰暗的,他如同书写自传一般创造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同样历经磨难,最终百炼成钢。“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细细想来,当一个人在经历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肉体残缺后,如何还能保持那一腔热血不被浇灭?支撑他的大概便是那不倒的精神、坚定的信仰、钢铁的意志。保尔的信仰是共产主义,他说:“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正因为拥有信仰,所以面对战场上的生死考验,他没有后退;面对饥寒交迫的生活,他没有妥协;面对双目失明、身体残疾的残酷现实,他没有放弃;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没有屈服!
“信仰”这个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人们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对某人、某物的极度信奉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可在现代社会被弱化了,人们更容易将它狭隘地归结于宗教,所以中外许多人开始批判中国人没有了信仰——因为我们破除了封建制度下的“信仰”,不再信佛、信神。信仰是什么?我们真的没有信仰了吗?我认为只要是能支持一个人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东西都是信仰。
有人说,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烙印,中华民族的信仰早已体现在我们上古的神话中了:太阳太热,夸父便追赶着想要摘下它;太阳太多,后羿便架弓将它射落,对在远古社会中象征着绝对权威的太阳,他们未曾畏缩,勇敢地作出了抗争;洪水肆虐时,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祖先们不曾祈求上帝赐予一只诺亚方舟,而是靠着自己的智慧勇敢地战胜了它;即就是不幸溺海的小小精卫,也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坚守着填平大海的信念。近代漫长而又悲壮的抗战史更将这种“坚毅”与“抗争”发挥到了极致。
对军人而言,信仰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听党的指挥”,所以在抗震救灾中、在救火现场中,我们可以看到奋战多日不眠不休的兵哥哥和最美逆行的消防员;对医护人员而言,信仰就是“生命高于一切”、“救死扶伤”,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被病人家属误解伤害,仍要竭力救治病人的医生、护士……特殊人群有其具体的、特殊的信仰,而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我认为信仰就是“坚毅”,是“抗争”,是几千年来不妥协、不服输的精神,是尊老爱幼、兄友弟恭的骄傲。
都说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中华民族走过了上下五千年,文化不曾中断,文明不曾湮灭。风雨来临时,谁为我们撑起一把伞;盛世和平时,谁为我们敲醒一口钟;外敌入侵时,谁为我们化作一把剑;迷失方向时,谁为我们点燃一盏灯?我们的信仰消失了吗?信仰,其实早已融入我们的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