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2日,彬县法院与县司法局联合成立了诉调对接领导小组,并在北极镇、新民镇成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是彬县法院进一步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重要举措。
两个月过去了,彬县法院在落实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20日,彬县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211件,调解撤诉221件,执行到位261件。以下这起离婚纠纷案便是彬县法院运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处理的一起典型案例。
2017年3月10日,孙某起诉魏某离婚纠纷一案彬县法院立案受理。该案进入审理程序后发现苏某婚前患精神分裂症,2012年2月与魏某结婚, 2014年8月因生活琐事与魏某发生矛盾,回娘家居住,后精神分裂症复发,提起诉讼时魏某下落不明。承办该案的法官为此前往苏某娘家和魏某家中深入了解情况。通过对两个家庭、村委会及周围知情群众走访,苏某精神分裂症极其严重,由于没有条件接受正常的治疗多次出走被青岛、甘肃、长武等地救助站或派出所送回,且常常由于脱离监护受到不法人员的虐待,而负债累累的魏某也因无法继续负担苏某高额医疗费用外出不归,为了照看苏某,苏某的父母将其放在身边,其年迈的父亲靠打零工维持一家的生计。经了解,苏某在2016年普查脱贫时离家出走,所在村委会在没有苏某户籍信息的情况下漏登其信息,且由于信息闭塞,苏某及魏某家人对国家的相关救助政策并不了解。
承办法官认为解决当事人目前面临的生存困难远比处理离婚纠纷更加紧迫,于是将该情况向院内汇报,提出对当事人的救助方案,获得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一周之内联系魏某所在村两委会及所在的镇党委、政府,这一情况也得到该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指派包片领导张龙副镇长联系村两委会现场核实,就地办公,将苏某拉入贫困户并联系镇民政部门为苏某申领5000元紧急救助金。承办法官随即又联系了县民政局、合疗办、残联、妇联等多部门,残联安排为苏某进行了残疾鉴定,并办理了精神分裂症二级残疾证,妇联为苏某申请3000元省级救助,合疗办当场为苏某办理合疗慢性病保险、大病保险,解决了苏某的医疗救治问题,为苏某的家人减轻了经济负担,为苏某年迈的父母消除了后顾之忧。苏某的父亲作为苏某的监护人要求撤回起诉,在领撤诉裁定的时候,拉着法官的手,红着眼睛说:“我们这下苦人只知道下苦挣钱养活孩子,不知道国家有这些好政策,让我们去找这些部门我们连门都摸不着,连字都不识几个,法院人给我们牵线搭桥办了大实事,解了我们一家人的难!”
这是彬县法院加强“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建设的一次尝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进一步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 》下发后,彬县法院就不断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尝试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组织等进行资源整合,推进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服务平台,切实减轻群众负担。这次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突出体现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司法引导、诉调对接、社会协同,形成社会多层次多领域齐抓共管的解纷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