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严格落实法官员额制改革的相关要求,真正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目标,泾阳法院积极推行院领导办案制度,成功化解多起纠纷。
借据存在瑕疵,法官耐心释法
张某诉魏某等两案、曾某诉李某等一案,均系经营生意引发的民间借贷纠纷,由泾阳法院院长、员额法官陈建利承办。多方联系案件被告未果的情况下,法官主动联系原告张某与曾某,详细说明案件程序进展:在当事人提供准确的送达地址后仍无法直接送达或者留置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时,只能进行公告送达,同时再次告知他们诉讼风险,让他们评估诉讼成功率。张某和曾某考虑到仅有借据,无其他证据佐证,且借据存在瑕疵,被告不出庭的情况下自己无法说清案件发生时的情况,坚持诉讼可能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开始犹豫要不要继续诉讼。又因为诉前听过诉讼时效的相关问题,作为非法律专业人士,他们对诉讼时效制度并不是很理解,担心撤诉后就无法再起诉了,所以顾虑重重。了解到原告方的困惑后,陈院长详细而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了相关法律条款和证据规则,最终,张某和曾某为了避免损失扩大自愿选择撤诉。陈院长同时提醒他们如何书写规范的借据,一旦发生纠纷后避免举证困难。
借款未还伤战友情,适时调判解心结
张某与曹某系战友关系,因经营需资金周转,曹某从张某处借款5万元,但到期后一直未还,为此双方多年的战友情谊闹僵,张某诉至法院。本案由泾阳法院副院长张黎明法官承办,庭审开始前,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恶语相向,眼看没有调解的可能性,张院长果断开庭。随着庭审的进行,法官的悉心劝说,双方的心结也逐渐化开,矛盾逐渐缓和。庭审结束后,张院长苦口婆心地劝说双方当事人。最终,双方在张院长的积极努力下达成调解协议,由曹某分批偿还张某借款。
为购车向亲戚借款,多次电话联系终调解
彭某与董某系堂兄弟关系,董某为购车从彭某处借款7万多元,董某仅还了2万元便失去了联系,彭某遂将董某诉至法院。本案由泾阳法院副院长刘志辉法官承办,收到案件后,刘院长第一时间联系董某。董某承认借款一事但告知法官自己目前人在上海,无法回来,承办法官向董某说明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考虑到当事人双方属亲戚关系,法官希望董某能够主动向彭某表态、积极还款。最终,经过刘院长多次电话调解,董某承诺分批还款,最终取得彭某谅解,彭某自愿撤诉。
微信调解巧化借贷纠纷
吴某与郭某系表兄弟关系,吴某通过郭某从高某处借款3万元,郭某作为担保人,借款到期后,高某催促吴某还款未果,此后更无法联系上吴某,高某遂将吴某和郭某起诉至法院。本案由泾阳法院副院长左锋法官承办,开庭当天,吴某本人没有出现,据其表兄郭某所说,吴某在兰州打工无法赶回来,为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左院长当即通过电话联系吴某,说明利害关系,耐心劝说吴某还款,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因吴某人在外地,无法当场签订调解协议,如果让吴某从外地赶回来或者将调解协议寄给吴某,无疑会增加当事人诉累,延长诉讼时间。左院长当机立断,将制作好的调解协议内容通过微信发给吴某,经过吴某确认,最终案结事了。
结语: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多次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细化配套措施,对只拿待遇不愿尽责、担当不够不敢担责、能力不足不能负责的,要建立员额退出机制,以激发活力。”日常工作中,院领导们往往需要处理大量繁琐的行政事务,而他们主动回归法官角色,率先垂范,带头办案,不仅是严格落实司法改革的要求,而且能缓解审判一线的工作压力,激发干警的工作积极性,更获得群众的一致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