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改革 > 机制创新
旬邑法院:让信息智慧之树扎根司法实践沃土
作者:马颖宏  发布时间:2017-03-22 11:00:08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旬邑法院秉持“科技强院”思路,坚持建设和应用并重,将信息化技术和科技手段融入法院工作实践,为建设“智慧法院”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大数据”助力审判管理上水平

  每天办案人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内网办案平台,看一看有没有涉及本庭室、本人的案件出现在审限提示卡中,看一看目前正在进行的审判执行工作在审判质效评估报告中的排名和评价如何,以便于有的放矢的予以改进,保证在审限内高效结案。

  该院借力网上办案平台信息传输优势,坚持适时推送“红色审限提示卡”,加强对超审限案件、隐形超审限案件的监督预警,以此强化案件办理的流程监控和节点控制。同时,依托网上办案平台和司法公开三大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贯彻落实案件信息标准,规范审执数据的录入、审核、评价、监控和运用,积极推进单机版司法统计系统与法院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数据的并轨工作,及时汇总反馈案件质效、文书评查及裁判文书上网等方面的数据,为审判执行工作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参考,使审判监督、管理职能得到了充分显现。

  “大平台”按下审判执行“快进键”

  通知当事人开庭应诉,有的当事人打电话不接,发短信不回,跟办案人员玩起了“躲猫猫”,直接影响着办案进度,这着实让办案人员们很困扰。而从今年开始,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从2013年开始,该院依托全省法院三级内网,完全实现了办公、办案自动化。今年,该院又对网上办案平台进行了优化升级,新增了当事人短信推送等全新功能,办案人员运用该系统功能,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平台将案件开庭、宣判时间等通过短信形式发送给当事人,释明不按时到庭的法律后果,并将通知情况从办案系统内下载打印并记录存卷,既有利于解决审判执行工作中送达难、传唤难、取证难等问题,有效地降低了司法成本、提高了司法效率。同时,针对目前“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目标,该院不断推进“执行信息化”建设,以完善执行指挥中心的软硬件,实现其实质化运作为核心,努力实现执行指挥中心作为信息交换中心、指挥调度中心和决策分析中心的枢纽作用,并为每一名执行人员和法警配备执法记录仪、执行单兵等先进设备,为解决执行难提供坚实的科技保障。

  “大中心”倒逼司法为民现代化

  “现在到法院调卷可真是方便啊!”,一名从外地赶来调卷的律师感叹不已。该院依托网上办案平台,2013年以后的案卷材料全部扫描上传,只需在系统输入案件当事人姓名或案号、案由等任意一项,该案所有的信息一目了然,真正实现了调阅、复印案件材料立等可取,节省了以往靠人工翻阅档案的大量时间。

  该院始终秉持“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和保障就跟进到哪里”的诉讼服务理念,在诉讼服务中心和二楼大厅,分别设置了一部“案件查询终端”系统,当事人可以通过触摸屏幕,点阅查询法院法官简介,案件流程信息等,同时,在司法公开告知书上印发“二维码”,当事人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诉讼服务网,查询案件的进展和流程信息等,还开通了诉讼服务热线、投诉热线,便于行使对法院工作的监督权。而远程视频接访室则搭建起来访群众与上级法院良性沟通的桥梁,当事人坐在网络的这一端就能获得权威便捷的信访接待、化解服务。

  “大媒体”抢占司法舆论“制高点”

  该院在不断加大与传统的平面媒体、广电媒体联络协作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官方微博、官方微信、门户网站和法院内网等“自媒体”、“新媒体”建设,推进司法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战略从“电脑网络端”向“手机客户端”逐步转移,以此为依托,顺应宣传形势演变和人民群众需求,加强舆论宣传策划,及时发布、更新法院工作动态、典型案例、法律常识、法院先进人物事迹及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成效等全方位的咨询,传递法治声音、讲好法治故事、弘扬司法正能量,努力形成社会各界认识、理解、支持法院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

  “大监控”提升机关安全保障力

  面对日趋复杂的法院安全形势,为了确保案件当事人和法官干警的人身安全,并倒逼法院内部文明、公正、规范司法,该院在实施办公、办案区相分离的基础上,先后投资70余万元,为院门内外、每个楼层、调解室、法庭、接待室、诉讼服务中心等区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同时,为每名法警配备了执法记录仪,摄像机等先进设备,有效地维护了法院机关和法官干警的人身安全。
来源:旬邑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