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队伍建设 > 思想建设
旬邑法院: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让群众对司法有“五感”
作者:姚宝民  发布时间:2017-03-09 10:04:15 打印 字号: |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治国理政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如何让法治在治国理政发挥“利器”保障,关键在于国家司法权的运行、增强全民崇法、学法、守法、用法。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司法审判机关,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深入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社会主义法治信仰走进每个人的心田,在全社会营造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使法治变成生活方式,使法治精神大力弘扬,使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迈上新征程。

  要大力持续开展法治理念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任感。习近平同志指出,法律要发生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靠上访、信访,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要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因此,作为国家司法机关要注重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信仰的培育,教育引导全社会在倍加敬畏宪法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使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气,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要大力持续促进公正为民司法,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尊荣感。“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而法律被信仰,其实是司法公信力的另外一种表述。要重视社会公众对司法裁判的信赖和遵从,大力促进司法为民和公正司法。因此,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必须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必须坚持把法院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敢于担当的精神破解难题,聚精会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要充分运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要全面加强审判工作,切实破解执行难题,强化诉讼全程调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落实司法为民,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司法服务中心实行立案、咨询、判后答疑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发放诉讼风险告知书、便民联系卡,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的司法服务,积极为困难群众减、免、缓交诉讼费,为弱势群体维权开通“快立、快审、快执”“绿色诉讼”通道,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有理的当事人打得赢官司,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关怀与温暖,以高效、便捷、低廉、亲民的司法服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认可。

  要大力持续推进高效阳光司法,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同感。“正义不但要实现,而且必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众认可的司法必须要求司法过程高度公开透明,完全以社会公众看得见、听得懂、行得通的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人民法院履行国家的审判权、执行权应进一步提高司法透明度,实行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司法。搭建阳光审务平台,让当事人感受公正。不断完善诉讼服务中心职能,配备LED电子显示屏,安装触控查询系统等渠道,集中展示立案条件、立案流程、诉讼须知,公布开庭公告、直播庭审、曝光被执行人信息,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接触司法;积极开展“法院开放日”、“法庭开放日”等活动,让司法活动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让人民群众感受法治文化、接受法治教育。搭建阳光庭审平台,让当事人见证公正。充分发挥“三大平台”作用,选择重大典型教育案件适时进行网上庭审直播、微博庭审直播,不断扩大教育宣传面;落实人民陪审员“信增计划”,提升基层群众选任比例,拓宽参审案件范围,保障参审权利,畅通了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渠道,扩大司法民主。搭建阳光文书平台,让当事人认同公正。不断完善裁判文书上网程序,明确裁判文书公开范围,完善裁判文书上网审核、把关机制,坚决做到应依法公开裁判文书一律上网公开,从而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认同感。

  要大力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抓牢普法教育重点,创新法治宣传载体,打造普法教育平台,强力推进普法宣传工作,为加快法治建设谱写新的壮丽凯歌。要以执法办案为平台,围绕审判抓普法,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融入到立案、调解、审判、执行、信访等各个环节,做到审判执行程序与普法教育工作同推进,使法治宣传工作深入人心。要以审判“五进”为平台,送法下乡抓普法,深入开展审判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坚持征询旁听庭审公民意见活动,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感受审判活动,接受法治教育。同时不断完善“一村一法官”、“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工作机制,全力当好基层组织、人民群众的“纠纷排查员、矛盾化解员、平安宣传员、普法宣传员、法治建设员”。要以“双微”建设为平台,媒体效应抓普法,做大做强“双微”宣传平台,充分利用“双微”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优势,将法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打造成了宣传法律的新利器,开启普法工作“新窗口”,让普法教育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精神传遍古豳大地。要以“平安创建”为平台,集中宣传抓普法,以平安建设为立足点,以“六下乡”活动、“法制宣传日”、“国家宪法日”重要主题活动为载体,成立平安创建宣传队、法治志愿者服务队等小组,组装宣传车、印制宣传资料,赶集宣传、巡回宣传、专题辅导、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进村入户、走访群众、解答难题,为基层群众送去丰盛的法律“大餐”,全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法治观念,促进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发展大局。

  要大力持续推进法治队伍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自信感。抽象的法律从纸面走进现实,必须以司法者为中介和桥梁。作为“行走着的法律”司法者司法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司法信誉度和公众信任感。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是司法回应公正信任和期待从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内容。要提升司法公信力,必须突出抓好司法素质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司法人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提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通过严格的法官选任制度,让优秀的法律人才充实到法官队伍,通过科学的法官管理制度,实现法官队伍的有序发展。建立和完善各种符合法官职业特点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让优秀的法官能够脱颖而出,激发法官团队的整体合力,树立法官队伍公正廉洁的良好公众形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自信感。
来源:旬邑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