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兴平法院:两个金人
作者:李军委  发布时间:2016-09-05 16:32:52 打印 字号: | |
  清末时期,丹洲县街头有一家秋林客栈,老板姓杨,排行老三,人称杨三。杨三夫妻热情厚道、乐善好施,遇到孤寡病残分文不取,还送上微薄盘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月,他们在大门外支起几口大锅,煮饭熬汤、救民赈灾,是闻名远近的活善人,引领风骚的乡贤,宾客都愿多走几步,去他们家投宿住店。

  话说那年冬季,寒风凛冽、飞雪连天,他们小店门庭冷落、鲜有人来。转眼到了除夕,天刚麻麻亮,杨三夫妻便起床了,伙计们辛苦了一年,让睡个懒觉吧,自己动手把屋前堂后打扫了一遍。刚想坐下喘口气,大门突然闪进两个穿着孝服的青年汉子,叫喊着要寄存遗骨。除夕有穿着孝服上门寄存遗骨的,扫兴晦气呀!杨三夫妻始料不及、怒火中烧,但还是仰制情绪,动了恻隐之心,让其暂放后门洞,款待两青年用过酒饭,他们承诺半月之内来取遗骨。

  一晃三个月过去,两青年再也没有露面。杨三夫妻望眼欲穿、实属无奈了,打算把遗骨暂埋在后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怎么也搬不动,顿时心生疑虑,打开包囊一看,里面竟是两个璀璨耀眼、栩栩如生的金人。杨三夫妻目瞪口呆、惊愕失色,焦思苦虑几天,决定把两金人埋人炕道,日企夜盼两青年归来,直到老两口百岁无疾而终。

  人世沧桑,山河翻转。年轮定格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均田均房运动。发生在秋林客栈的传奇往事,淹没在岁月的长河,房屋也几易主人,最终落在李冰竹头上,这说来还有一段小插曲。李氏家徒四壁、世代务农,李冰竹小时,有远亲的资助,曾就读县立中学,参加过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爱国救亡运动,加入共产党。全国解放后,他回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冰竹大公无私、刚直不阿,深受乡亲们的尊敬和拥护。风雨蚕食侵袭,秋林客栈的几间房屋摇摇欲倒,分给谁家都会引来抱怨和憎恨,李冰竹高风亮节,当众表示那几间房屋归自己了。他的举动让老婆怒不可竭,撒泼发飙,岳父几次出面,事端才算平息。

  十多年后,规划新农村建设,村里的老房子全要拆掉,乡亲们眉飞眼笑、乐不可支。李冰竹与两个儿子爬上跃下、热火朝天,几天后的一个黄昏,他们的拆迁接近尾声,砸完炕头就能庆祝告捷了,都加紧了手中的活计。李冰竹几镢头下去,一个长约三尺、重达百斤的金人裸露在他们面前,父子三人呆若木鸡,愣了片刻,又刨出一个同样的金人。

  他们没有敢声张,油灯下,全家围着两个金人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最后把目光不约而同的集聚在李冰竹身上。他连吸几锅烟,沉默了一会说,交给国家吧!语气铿锵有力,不容反驳。第二天清晨,李冰竹与两个儿子用驴车载着被褥包裹的金人,匆匆送到县政府,让它们重见天日,县长当即拍板奖励他们一辆自行车。

  故事尘埃落定,但杨三夫妻与李冰竹一家施仁布德、仗义疏财的事迹,却在这片黄土地上世代绵延。
来源:兴平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