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曾说:我有一个梦。是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我对法官这个职业的印象缘于少年时期看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影视剧中的法官给我留下了“神圣、威严”的形象,也开启了我的法官之梦。2008年,怀着对法律的崇尚,对法官职业的向往,踏进了法院大门。多年来,这个平凡的工作,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感悟。
法官,应该具有一颗善良之心。司法是一门公正与善良的艺术,作为法官,除了要有法律技能之外,还应该有一颗善良之心,一份体恤之情。2011年承办的一起交通肇事案,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被害人家在铜川,受理案件后,我们便赶往被害人家中询问家属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走进门看到的情景,不禁令人心酸:这个家庭如今剩下的是年迈的老母亲、年轻的妻子和一个年幼的孩子,遭遇不幸的是整个家里的顶梁柱。得知我们的来意后,被害人的母亲顿时嚎嚎大哭,我越劝她越哭的厉害,那场面让我有点不知所措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在同去的两名年长法官帮助下,才将她劝的停下了哭声。回来后,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让那个不幸的家庭在经济上得到弥补,而事实是,肇事者未成年,无证驾驶,本人及家庭均无赔偿能力,唯一的突破点在保险公司身上,然而当时《道路交通损害赔偿司法解释》尚未出台,保险公司对无证驾驶的坚决拒绝赔偿,合议庭商议后认为,只有判决赔偿才能使被害人家属的生活有所保障,于是,我们大胆的在没有司法解释的情况下作出了判决,虽然保险公司上诉,但判决最终还是被维持了,后来出台的司法解释也证明了我们的判决是正确的。当领到赔偿金的那一家老小拉着我们几个办案人的手不停地道谢时,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法官的快乐与喜悦,那一刻,我深刻的感悟到:一份公正的判决同时也应当是一份善良的判决。
法官应该具有一颗仁义之心。都说法律是神圣的,法庭是庄严的,法官是铁面无私的,这话一点不假,身为法官,我们应该时刻用“公生明,廉生威”这句古训来警示自己,但是,要说法官是冷漠的、不苟言笑的,法律是“死”的,那就错了,法官也应该具有一颗仁义之心,用仁爱之心去工作,用真情去演绎法律。记得2014年在办理一起贩卖毒品案件时,被告人是一个彝族妇女,贩卖海洛因75克,开完庭后,家属提出想让她五岁的小女儿与母亲见上一面,这个被告人无疑是要被判处重刑的,会见会不会出什么意外这些都是未可知的,然而,看着小女孩企盼的眼神,我们还是答应了家属的请求,并且特意用衣服遮住了被告人戴着手铐的双手,事后,被告人泪流满面的向我们道谢,表示一定要好好改造,早日回家照顾女儿,那一刻,我感觉到,她不只是一个犯了罪的人,更是一个母亲,我们的一点点仁爱,便能让即将失去母爱的小女孩感觉到温暖,便可挽救一个失足的灵魂。
法官还应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耐心。2015年7月,我开始办理民事案件,每天面对的都是为了家长里短吵吵嚷嚷、互不相让的当事人,一天工作下来,不止是累,有时甚至有点烦。直到有一天,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大爷哭哭闹闹的跑到法庭来告儿子不赡养,我们三次前往当事人家中终于调解了这起赡养纠纷后,老大爷竖起大拇指给的一番夸赞,让我深深的悟出:吵,正是他们到法院的真正原因,是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表现,一个好的法官就是要能让当事人从“吵”着进来到“笑”着出去,于是,我更加理解了那些老法官们耐心细致的听当事人诉说,有情有理的向当事人说法析理,正是那持之以恒的耐心化解了无数纠纷,铸就了太多的感动。当孤立无助的老人因我们法官的工作而老有所养时,当一个个破碎的家庭因我们法官的工作而重归于好时,当老百姓因我们法官的工作而真诚的说出一声“感谢”时,心中的激动和自豪无以言表。
法治道路任重道远,我们在审判工作中的感悟也远远不止这些,也许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曾遇到当事人的误解、谩骂、甚至威胁,都曾经历过苦涩与泪水,如果苦涩能孕育甘甜,如果泪水能折射阳光,那么,我愿尝遍苦涩,我愿常含着泪水,只为那甘甜的泉水滋润大地,正义的阳光洒满人间。
诗人汪国真曾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我想说: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个平凡的职业,便只顾勇往直前。人常说:女人也是半边天,愿我们所有女同胞都能做一支无惧无畏的铿锵玫瑰,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的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展巾帼之风采,扬法官之本色,为社会撑起一片法治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