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十三五规划在2020年人民生活全面达到小康,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必先要使老百姓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和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及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关键词:亲民帮扶 精准扶贫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精准扶贫,关键是精准识贫,从而对症下药。县委县政府如何拔掉致贫这一“贫根”,成为一道现实而紧迫的扶贫任务。乾县法院领导对县委县政府指派乾县梁山镇关头社区鹞子村的精准扶贫任务,积极针对性的对鹞子村的情况有条不紊的部属。
乾县梁山镇关头社区鹞子村,位于乾县辖区最偏远一个村,在梁山镇关头社区办事处(原关头乡政府)驻地西北4公里处。辖西堡子、东堡子、东胡同、底庄、程家、街道、北胡同、南场、川子等9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572户,2247人。耕地面积3099亩。北魏时,该村所处地形如鹞子,得名鹞子村,旧时村民有凿石磨子等石匠手艺。受环境的限制,现村民主要从事有限的粮食、果业、种植烤烟生产。推进精准扶贫,要在认真分析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关头鹞子村的特殊情况,以积极有效的制定了专人负责,做好精准扶贫,不让任何一户一个人掉队,重点是贫困村户,难点在贫困人口。帮助贫困人口如期进入全面小康,亟须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切实帮助贫困人口提高生产生活能力。
一、因户制宜,合理采用增收措施
该村的低收入户,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可造血型”,另一类是“需输血型”。 “可造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有劳动力,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劳动脱贫。对这类低收入户,主要考虑从就业、创业方面进行帮扶。帮助就业有两种可用形式。一是充分利用本村的种养大户,给予他们更多的优惠政策,增加他们对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就业帮扶的积极性,让低收入农户中的劳动力能从当地得到稳定收入。这样即帮助了低收入户通过自身劳动解决贫困问题,同时又能促使他们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为有条件的低收入户的创业积累经验。二是对外劳务输出,对低收入户家庭中哪些能外出打工,又找不到途径的劳动力,把他们组织起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统一管理、安排就业。“需输血型”低收入户是指家庭中没有劳动力的低收入户。这类低收入户多为“五保户”,还包括部分因“病残”、“因小孩上学”致贫的低收入户,他们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无生存的本领,无经济来源。对这类低收入户的帮扶,着重从政策方面进行帮扶。第一、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向他们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提高最低标准。第二、政府还要通过财政预算、向社会募捐等方式,为他们建立各类生存保障基金,不断提高这部分低收入户的生活待遇和生活质量,让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
二、制定专人负责,做好精准扶贫
提高重视程度,转变扶贫观念,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的重大意义,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搞好脱贫工作,抽调优秀同志以高度的责任心专门负责承办日常具体工作。加强协调联系,强化汇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汇报、主动协调,各挂钩联系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攻坚,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科学进行总体规划要,综合现有技术条件分类分期做好扶贫攻坚的工作规划,长计划短安排,落实阶段任务,细分工作职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大小兼顾、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立足全村整体发展,既要开展点对点的帮扶,又要以点带面实现全村脱贫。找准项目支撑扶贫工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资金,重点做好制约经济发展的道路建设工作,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注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不能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环保工作。要切合实际,既要倾力施为又要量力而行,切忌假大空。立足村情实际,找准制约本村发展的瓶颈,通过多元化产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致富。在全面掌握贫困户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情况的基础上,因户施策、因人施策,逐步推进脱贫摘帽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发动群众力量,加强群众思想引导工作,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
三、开展定点帮扶及精准扶贫
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条主线、用实的作风圃下身子干好实事,才能打好扶贫攻坚这场硬仗。将从严从实作为新常态,融入到日常工作上中,确保扶贫项目不虚、不空、不走过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精准扶贫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实事求是来确保脱贫与致富同向同步达标;必须以实干促进加快发展与扶贫开发双联动;必须以实路保障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双驱动;必须以实效推动基础夯实与提升能力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结合自身特色,将法治司法为民思维与扶贫政策相结合,探索创新扶贫普法模式,通过每位干警帮一户的模式,一对一“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着力解决联系服务贫困群众最难克服的难题,让贫困户看到脱贫致富的希望,也让鹞子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因法院助力,而更加扎实稳固。深入帮扶村进行调研并开展对接帮扶工作,实地查看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认真谋划帮扶计划。在建档立卡过程中,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措施办法,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发展思路,鼓足发展致富的精神动力,变单纯“送鱼”为“送渔”,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其中包括发展农村产业技术培训等,真正做到了农业技术培训全覆盖,确保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致富明白人。
四、司法扶助实现精准扶贫
涉及精准扶贫工作的案件,一律实行立案快车道,让当事人能及时维权。当事人地处偏远村落,立案不便的,由法庭组织法官上门立案,或通过邮寄立案等简便程序,为其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立案庭在案件登记后,及时将案件流转到调解中心。调解中心要充分发挥“诉非衔接”机制,迅速对案件双方当事人进行询问,寻找调解之机,尽可能将案件化解在诉讼之前,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对案情复杂、重大的案件,尽快组织合议庭讨论,必要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及时做出裁判。对申请执行的涉及精准扶贫案件,执行局组织人员成立执行专案组,依法穷尽执行手段,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注重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严厉打击精准扶贫工作中的职务犯罪。对涉嫌侵占骗取扶贫资金、民政资金等涉弱势群体资金的犯罪,从严从快审理,依法判处。强化物质帮扶,落实司法救助,帮扶干警积极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一户一策”地制定好帮扶规划,充分了解被帮扶对象的实际困难,对涉精准扶贫案件困难当事人,积极采取司法救助措施,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免交,让生活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同时多方联动建立完善的司法救助机制,与相关部门建立司法救助基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从救助基金中向申请执行人给付一定数额的司法救助金,让司法扶助的亲民爱心温暖贫困群众,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国家精准扶贫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着怎样一种意义。
扶贫工作复杂繁琐,目标任务艰巨繁重,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决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实际、不负责任地去应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不能停留在层层传达、层层表态上,关键是层层抓好落实。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目标明确到月、安排到周,任务具体到村、落实到户到人。细化量化帮扶措施,切实抓好落实,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并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贫困人口的创业热情的同时,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等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自主创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真正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