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长论坛
旬邑法院“补短板、强基础,抓亮点、求创新,提质效、促规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旬邑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马亚军
作者:马亚军  发布时间:2016-03-07 10:10:51 打印 字号: | |
  2016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基层人民法院肩负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加光荣,应当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能,找准工作定位,全力推动工作取得新作为,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坚实的司法保障。为此,旬邑法院将秉持“补短板、强基础,抓亮点、求突破,提质效、促规范”的工作思路,高点定位、统筹谋划好各项工作,努力向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要坚持“补短板、强基础”。常言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人民法院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审判职能机构,要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奋斗目标,全心全力做好各项审判执行工作,妥善化解每一起社会矛盾纠纷。一是补“案多人少,诉讼解纷效率不高”的短板,强执法办案工作基础。要完善岗位目标考核管理和法官绩效考评机制,健全审判权运行机制,强化办案法官的均衡结案意识,并切实落实院、庭长带头办案制,最大限度的充实一线办案法官力量,优化配置相对有限的审判资源,达到多办案、办好案的效果。二是补“个别法官司法能力水平不达标”的短板,强人才队伍基础。当前,个别基层法院法官不同程度地存在能动司法意识不强,业务知识能力不精、工作作风不过硬等问题。对此,一方面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将对法官干警的业务培训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有计划地开展常态化、针对性的审判执行实务培训,并通过积极举办“法官讲堂”、技能大赛、庭审观摩、文书评比等业务竞赛活动,健全相关的表彰奖励机制,充分激发法官干警的学习热情、进取精神和争先意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以司法良知、纪律作风、司法廉洁等为核心的法官职业道德建设,营造风情气正、崇德尚法的良好司法生态,树立人民法院、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三是补“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的短板,强物质装备基础。在“互联网+”对司法工作影响愈加广泛、深远的新形势下,基层法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还不能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制约了司法公开、司法为民工作的开展。对此,要主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在已经实现办公办案自动化、诉讼服务公开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法院管理数字化、为民服务便捷化和基层法庭信息化方面深入迈进,在建设信息化建设“3.0版”智慧法院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要坚持“抓亮点、求创新”。亮点往往系难点、重点所在,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需求,集中展示了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效和进展,可以说,抓亮点就是破难题、就是抓重点。创新不仅是制度性、根本性的创新,把平凡的工作做出深度来,做出实绩来,做出新意来也是创新,而且是更“接地气”的创新。要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各级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法院院长会议精神,促进党和国家的各项新理念、新布局、新措施落地生根,并切实转化为基层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硕果。譬如:积极探索刑事速裁新模式,与公安、检察机关建立联动速裁机制;探索建立小额速裁和简易民商事案件“绿色通道”;创新“执行难”问题的突破方式;探索人民陪审员选任和长效培训机制,充分发挥其“不穿法袍的法官”的应有作用;探索家事纠纷的专门化审理机制,用柔性的司法关爱之手妥善修复家庭关系;落实办案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妥善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探索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裁判文书简化等司法改革举措,在丰富的审判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地情、院情的创新之路。

  三要坚持“提质效、促规范”。无论是补短板、强基础,还是抓亮点、求创新,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执法办案这个第一要务上来,最终目的还是要推动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从而促进司法事业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司法的公信力。要继续保持“司法规范化”建设余热,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创新完善“自选动作”上动心思,在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上上水平,按制度管人、依制度办事,靠机制保障公正、用制度创造公信,使审判执行工作更加高效、司法为民更加便捷、队伍活力更加迸发、基层基础更加强劲,各项工作开展更加规范,为实现争创“全国优秀法院”、“省级文明单位”奋斗目标夯实基础。

  百舸争流、奋辑者先。在新常态、新形势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基层人民法院大有可为!
来源:旬邑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