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兴平法院“咸阳精神”三议
作者:黄国田  发布时间:2015-12-21 09:19:34 打印 字号: | |
  一

  咸阳人精神的提炼和概括,咸阳人推动咸阳地区物质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之结晶,就是我们谓之的“咸阳精神”。从古自今,以至将来,咸阳精神与任何地域、行业精神一样,既有它的共性,又有它的个性。一般来说,“共性”显见,“个性”难觅。合理扬弃,充分发掘“咸阳精神”的个性特点,更应是“咸阳精神”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

  魅力咸阳历史悠久,为之骄傲并不为过,但这到底能为当今时代所呼唤的“咸阳精神”注入什么样的血液却很值得人们深思。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咸阳是封建社会第一个帝都,其皇权意识和官本位思想至今在一些人头脑里阴魂不散,严重制约咸阳城乡发展。讨论“咸阳精神”的过程是一种理性思维的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让“实践”丰富“理论”,是这种讨论的优质“循环圈”和出发点与归宿。在寻求咸阳文化价值过程中,要谨防以文化“复归”代替文明复兴。前者是一种“圣贤”文化,后都与之相反,它将“人民”视为创造历史的动力。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在总结“咸阳精神”时必须有对自身文化的自知之明。否则,极易步入误区,乃至排外和复古。

                  三

  众人拾柴火焰高。近年来,围绕着“咸阳精神”社会各界发表着自己的高见,其中不乏十分精彩之观点,但美中不足的是,从“共性”上旁征博引的多,从“个性”上挖掘生发的少。担心的一种结果是,最终表述出来的“咸阳精神”假如与“西安精神”、“宝鸡精神”……相比,它所具有的特色被消解、被泯灭。

  咸阳人是咸阳的精灵。所以,要我说,“咸阳精神”就是赵梦桃精神,就是那种“我是咸阳人民的牛”的精神,就是“马上就办”的精神……因此,依笔者拙见,按不入误区,注重特质,“人”与“事”结合的表述方式如“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两袖清风”等,我们才能找到“咸阳精神”的源头活水,并使之发挥出提升咸阳人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来源:兴平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