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风,说到底还是作风。换一句话说,作风在从事文字工作时的表现,即文章的面貌、品质,这些所呈现出来的风格、气象,就是文风。而文风,常常又以“清新”为贵、为美、为难得。
10月24日《咸阳法院网》登载的现场短新闻《渭城法院:周末加班办案忙》(作者:王亚秦)一文,其清新扑面的文风,就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清新”之一:开宗明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目的、意义等一应俱全,然而却仅仅只用了七十二个字。惜墨如金,才有好文风、好作品。
“清新”之二:巧思显智慧,前后有切割,时间穿明珠,内容显主题。作者巧妙的以“9:00”、“9:05”、“9:20”、“9:40”、“9:55”、“10:25”为轴线,先后把“法官李扬眉给审委会汇报案件”、“第五审判区的当事人正做开庭前的准备”、“法官吴晓娟、法官张育合、法官韩丽珍“各自都在忙其所忙(内容、特色备至)、”法官雒庆和书记员杨小燕正在做庭前准备“、”法官丁沧、赵斌正忙着写判决书;另一位年轻的书记员正熟练地订卷”、“刘亮法官正与一代理人就管辖异议问题交谈”,作者这种要言不烦的交代和工笔画式的描述使人身临其境,它好就好在以“点”成“面”,“点”“面”结合,从而使一个基层法院利用周末提高结案质效的劳动场面尽收眼底。案多人少,化解这个矛盾,法官不忙谁忙?忙,就是奉献。
“清新”之三:作者深入一线,地气传入笔端,眼见即为实,记录就好看。新闻的生命是真实,新闻的精彩是传神,新闻的才能是角度,新闻的力量是神速(当日事情当日写当日见网),新闻的价值是发掘。要统筹处理好上述“道场”因素之关系,常常离不开作者平日的努力和对详略得当原则的理解与把握。通读《渭城法院:周末加班办案忙》,似乎亲眼看到本文作者于该院“跑”新闻的身影。办案忙,写稿亦忙,这种新常态,值得推广和学习。
“清新”之四:形式也是一种内容。这是因为内容决定形式而得出的推理。大凡佳作,包括新闻佳作,它们的内容与形式常常是统一在一起的。说实在的,一个百余人的法院,又是全体干警加班,如果铺开去写,洋洋洒洒能写得长而又长,但是,却未必出了力就讨好。所以,作者在构思和取舍上,她的努力是完全符合新闻作品撰写的要求的,那种形式,那种内容,二者完美结合后呈现出的文脉,无不弥漫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景象。
“清新”之五:图文并茂。法官、干警加班的两幅大图和两幅小图置于文首,图文之间内在的沟通、照应,使得这篇新闻佳构更见其打造者的匠心独运。在网络稿件中,新闻图片更是有其得天独厚的视角优势。谚语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看来,它放之四海而皆准。关于这一点,专业的尤其是业余的新闻工作者大家都不应该忘记。
“清新”之六:结尾段照应文章开头又深化主题,收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编框编篓,全在收口。”文章的“口”收得漂亮,就有了“豹尾”之美。“”“凤头”有了,“猪肚肚”有了,如果再不差那个“豹子尾巴”,这样的作品难是难写,但阅读效果常出奇的好。在收尾时,恰到好处的议论,精而不满,倒是百试不爽的写作经验。作者王亚秦运用自如。
总之,在网络媒体宣传早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的今天,新闻从业者不断端正其态度、培养敬业精神、打造新闻佳作,满足读者期待,是摆在广大法院干警面前具体而光荣的任务。审判、执行工作呼唤精品和“铁案”,同样的道理,法院新闻宣传、司法宣传的舞台也在呼唤“把式”和力作频出。而凡是在新闻作品“生产”过程中掺杂使假者,都有必要照一照这面水洗的镜子而端其心,正其帽。——文风,呼唤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