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的小妹在西安购得房子,他们周日搬新家,邀请我们过去看看。从咸阳到西安的路,我们只走了20多分钟,但在小区门口,足足花半个小时,我们才找到停车位,在一大片建造的像水泥森林的小区里,我们再用了20分钟,才在小区西南角,找到了那座高35层的楼房。
“我们家在22层,靠路的这边。”下楼来接我们的妹夫欣喜给我们指他们家的房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小广场的窗户,我根本找不到哪个小方块是他们的家。
“一梯12户,这边六户,那边也是6户。”妹夫下楼梯时继续向我们介绍,因为我发现,这个单元竟然有三个电梯在运行。原因是每层的住户多,但12户,还是让我有些吃惊。“房间都小,放张床,再放家具,两个人同时在房子都转不开身。”小妹向我们介绍,我进去看了看,也就像她说的那样。而客厅和餐厅,放了沙发、茶几和餐桌椅,剩下的空间也就只限于三个人在家走动。但是,靠两个打工在外的人,能在西安拥有这套房子,那就算是相当不错。我一边赞叹着他们的装修风格,说话间,我走到他们所说的阳台,这是唯一一个能被太阳照射的地方,而且每天不超过两个小时。当我将目光投向窗外,我看到四周是一个个小方块的窗户,伸出头看小区的地面,那些走动的人就像是从小人国来的。
在那一刻,我想起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关于麻雀的故事。
在介绍这个故事前,我简单说一下我生活的背景。我的老家是在关中大平原,土地平展。不说假话,小时候见到有两米高的土堆都兴奋地爬上爬下,从小没见过山,没见过森林。一年四季田野都是庄稼。而我们当年的小学,其他条件都不好,但是学校却有三亩的杨树林。每天早上和下午,我们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同学都会在这个树林里大声朗读。在我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个秋天下午,在自习时间,教室很安静,但教室外的杨树林里麻雀却一直叫个不停。我们都知道,当下课铃一响,我们冲出教室的扑向杨树林那一刻,几百只麻雀就哗啦啦飞走了。我们都喜欢对麻雀搞这个恶作剧,但我们从来没想过,为什么每天下午会有麻雀在我们的小树林。直到那天下午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关于麻雀开会的故事:
他说当年麻雀并不生活在我们这里。它们的家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但有一天,森林里来了一群怪兽,它们冲进这个森林,破坏了麻雀的家,还损害了很多的麻雀。更让麻雀们愤怒的是,这些怪兽将森林占为已有,麻雀们再也不敢回到森林里的那个家。于是它们成群结队飞到我们这里。虽然麻雀在我们这里安了家,但麻雀们还是常常怀念它们森林里美丽的家园,于是他们约定,每天大家吃饱肚子,就一起开会,讨论研究它们的回家计划。但是麻雀太小了,胃里装不了太多东西,而且它们只要聚在一起,总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愿意听对方的,每次他们都没完成回家的方案时,一个个都饥饿难忍,哗啦啦就飞开觅食去了。每次分开之前,它们都约定明天这个时候再聚拢一起协商。但每次都是这样没有结果,它们也从不死心,天天下午聚在一起。由于总没有一个讨论的结论,它们就这样一直在我们这里生活下来,可它们一直有回森林老家的心,于是就有了天天下午树林里的麻雀开会。
我记得老师讲到这里,还将目光投向窗外,那一刻,我们班几十个小脑袋都将头转向窗外,听麻雀们叽叽喳喳地在树林开会。当那节课的下课铃声响起,我们都没有像往常那样冲进树林,而是静静地坐了一会,目光聚集在窗外的树林,我们想给麻雀多一些时间,让它们开完会,好早些回到森林那美丽的家园。
曾以为早已忘记这个关于麻雀的故事,可谁知在三十多年后,我站在小姑子家的阳台,看着那一个个像鸽子笼一样的家的模样,这个故事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仔细想来,我们的生活,与麻雀也很相似:我们都有一个像麻雀一样小的家。曾经麻雀的家是美丽的森林,每只麻雀都会在林子里有自己的小家,我们现在住的这一个个动辄几千户人家的小区,水泥堆砌成的高楼,像森林一样密集,我们也守着自己的这个小家。昨天下午,我们从西安回来,也不一样钻进高楼林立的小区,钻进自己像麻雀一样的小家里。
我们都曾有过一个森林中美丽的家。小时候的我们,生活就像麻雀曾生活的美丽森林,成长的烦恼、生活的烦恼还没有体验过,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在清贫但依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快乐生活。长大后,我们离开了家,来到城区生活。我们有了成长的烦恼和迷茫,更有成年后工作的艰辛和无奈。为了生活,每个人都在奔自己的前程,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有时只在过年过节聚到一起,说说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无论话题谈地多远,最后总是要回到童年那段亲密无间的日子和那段虽然贫困但依然有很多单纯的快乐的日子。短暂的相聚过后,匆匆忙忙又分开,多像是麻雀开会一样,麻雀是为了回家,我们也是在寻找精神的家园,但这个寻找,更多的是一种怀念。
我们现在都很少农村回家。不仅是在外工作的人,那些曾留守在农村同学,这些年也在城区的水泥楼房购了小家,大家都在外面忙生活,都很少再回去,老家成了一种记忆。因为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纵使小村旁没有工厂,但城市的生活方式、消费导向已将小村庄悄然改变。“道路都通向城市”,所以,虽然没有怪兽侵占和驱赶,但我们都已选择离开。
我们都想念我们森林的家。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不但在较短的时间摆脱了贫穷落后,我们对物质的占有已大大超出我们自己当初的想像。但我们却面临着很大的困惑:环境污染、雾霾不仅笼罩在我们的头顶,更是永远罩在我们的心上挥之不去;物欲横流下基本道德的失守;对土地和水资源破坏性的掠夺;食品安全、医疗、教育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当时追求物质利益时被忽略或不被重视的。现在,却让我们时时怀念:怀念蓝天白云,怀念安全的食品,怀念人心向善和对基本道德的坚守。怀念就代表一种意愿,一种精神回归的意愿。但现实却让我们成了每天下午聚在一起讨论回家的小麻雀,回归,成了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