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泾阳县人民法院桥底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邻里纠纷,双方当事人捐弃前嫌,握手言和。历时将近半年,这一刻,对于办案法官来说,之前所有的辛苦全都烟消云散。
案子是1月份转到桥底法庭的,办案法官了解到原、被告两家此前因宅基地界限问题多次产生纷争,双方当事人之间不仅有起诉结下的新梁子,还有之前的旧怨怀恨在心。这次原告惠某起诉,称被告刘某的排水管路以及蔬菜浇灌用水将原告房屋的墙体根部浸泡下沉,土窑因土质疏松变形,严重影响居住安全,要求被告刘某立即停止侵害、恢复原状。
桥底法庭庭长杨望芝考虑到邻里关系纠纷如果开庭审理出判决,势必无法缓和双方情绪,导致案件最后虽有判决,真正的矛盾可能还是无法解决,于是希望能尽最大的努力做调解工作。
基于这一考虑,办案法官主动到原告家中实地查看受损房屋的情况,期间原告惠某情 绪激动,讲述了多年以来被告刘某的种种“劣迹”,并表示他与被告一家无话可说,坚决不接受调解。杨庭长随后着手联系两人所属的小组组长和村委会干部,希望能尽多方之力从中斡旋,共同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一开始,原、被告双方均拒绝来法庭接受调解,杨庭长先后五次去双方家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劝解两家千万不要把矛盾真的一步一步积累成恩怨。杨庭长的真诚与耐心终于打动了两家人,他们最终愿意坐在一起,面对面接受调解。
这天,除了双方当事人和桥底法庭的工作人员,村委会干部和小组组长也都来到了法庭。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因为对案情的陈述相差巨大,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一度非常激动,差点不欢而散,好在法官及时稳住双方,才使得调解继续进行。经过长达四个小时的努力,双方当事人终于解开心中的疙瘩,摒弃前嫌达成调解协议。
惠某对着杨法官说道:“今天真的谢谢大家了,尤其是你杨庭长,如果没有你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的来我家给我做工作,估计我们两家的关系永远都好不了。没想到法官这么平易近人,真的太感谢你了。”杨庭长笑着说:“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你们两家的关系好了,平时谁家有个事还能互相照应一下。以后好好相处吧,凡事多站到对方角度想一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