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马家人民法庭坐落于马家镇街道、 211国道旁,管辖马家、十里塬、官庄、胡家庙4镇7.3万人,面积321平方公里。法庭有审判员1名,书记员1名,驾驶员1名。近年来,马家法庭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题,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履行审判职责,服务发展大局,参与综合治理,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基层政法单位人民满意度测评中连续三年名列省市基层法庭前位。在淳化县召开的规范化建设年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
一、履行审判职责,确保一方平安
基层人民法庭的法官干警长年坚守在审判工作第一线,肩负着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该庭全体人员始终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审判工作的最高位置,让来访群众投诉有门进,诉说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审判管理,提高审判质效,方便群众诉讼,把审判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群众院落,延伸到农贸市场,全方位多渠道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相统一。近年来,马家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案件537件,审结521件,其中调解撤诉457件,调解并执行158件,判决案件的服判息诉率达98%。
二、 创新工作机制,加大调解力度
马家人民法庭积极探索民事案件调解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调解机制,把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发生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各率案件的调撤率达到85%以上。一是加大诉前调解工作力度,对群众投诉的矛盾纠纷,热情接待,分清事非,释明法律,耐心调解,努力把纠纷解决在诉前,减少群众诉累。平均每年在诉前解决矛盾纠纷30余件。二是通过开展审判“五进”等项司法便民服务活动,用典型案件就地开庭、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扩大了普法宣传,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紧紧依靠基层调解组织,在既合情又合理不违法的情况下,把农村风俗习惯与法律适用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召开双方亲朋和村干部座谈会、征求旁听公民意见等形式,化解矛盾纠纷。四是积极探索人民陪审员、调解联络员、基层司法所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定期培训,相互学习,互通情况,吃透案情,形成合力,消除矛盾,促成和解。五是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庭审直播、微博直播 、法律文书上网等公开平台,传播法律知识,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使群众遵法、守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聚焦“六难三案”,改进审判作风
马家法庭从审判权、执行权运行的各个环节和重要节点入手,聚焦“六难三案”,查找影响司法公正的不规范、不文明、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履行审判职责,维护群众利益。切实做到对群众的诉求不拖延、不推诿、不扯皮。认真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耐心解答每一个提出问题,及时办理每一起案件,确保案件办理公正高效,程序合法,事实清楚,实体公正。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和 “抽屉案”,努力提高司法公信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提升司法能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官队伍。接地气惠民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巡回办案,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法庭形象。近年来,巡回审理案件190余件,维护了农村生产秩序,繁荣了农村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四、加强自身建设,争创优秀法庭
人民法庭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窗口,加强法庭自身建设,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让人民群众满意。一是加强化法庭硬件设施建设。为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法庭配备了庭审同步录音录像、微机、打印复印机、扫描仪等信息化系统,实现了法庭办案办公自动化,也为当事人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服务设施。二是投资10万元,绿化硬化美化了法庭环境,院内冬有青、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三是完善法庭软件设施建设。为了让法庭留得住人,留得住心,扎根一线,安心工作。法庭有“小伙房”、“小餐厅”、“小菜园”、“小活动室”、“小图书室”等,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四是完善法庭规章制度。对庭长职责、书记员职责、驾驶员职责、法警职责和安全保卫、请销假等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规范了法官干警的行为准则。五是争创人民满意好法庭。通过开展“争先创优”等项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全庭法官干警的公正意识、效率意识、廉洁意识不断增强,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曾被市县评为“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