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倾 听
作者:张满生  发布时间:2015-02-04 11:16:18 打印 字号: | |
  做法官做得久了,自然对世情、人情、案情有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如果案子多、压力大时,往往有一种急于结案的心态,庭审时难免流露出颇烦的情绪。我以为,无论如何,只要我们是法官,坐到审判法庭就必须静下心来,专心、细心、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这样,我们才会距离当事人的心更近,距离公平正义的裁判更近。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于法官至关重要。

  倾听要专心。当我们看了案件材料之后,我们对当事人的诉请还只停留在书面文字上。原告、被告甚或第三人真正的主张是什么、证据是什么、情绪是什么都需要我们法官去倾听,从倾听中发现法律事实,从倾听中寻找案件症结,从倾听中开启断案思路。如果我们用心不专,人在法庭心在外,我们就会失去全面客观把握案情的大好时机,失去趁热打铁促进和谐的特殊节点,甚至失去人民群众对法官明察秋毫秉公司法的信赖。

  倾听要细心。法庭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倾听知根底。夫妻离婚,究竟是为钱,还是为情?究竟是因为子女教育、老人赡养,还是因为移情别恋、第三者插足?城市与乡村,富裕与贫穷,健康与疾病,原配与再婚,年长与年少,每一个离婚案件的背后都有一堆人、一堆故事,细心听了,你才会对夫妻感情是不是确已破裂感同身受,支持什么、保护什么你才能心中有数……至于刑事案件涉及罪与非罪、重罪与轻罪、生命与自由,哪一样离得开法官细心倾听?

  倾听要耐心。我们中国的实际国情是法律文化比较薄弱,不少群众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群众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识较少,对打官司的程序不是十分清楚。尽管我们的法官给予了悉心的“释明”、指导,他们在法庭上也常常远离“焦点”陈述,甚至东拉西扯,不着边际,需要我们法官耐着性子,听其倾诉,只要不是肆无忌惮地谩骂和人身诽谤,法庭秩序不受影响,我们完全可以耐心倾听他们滔滔不绝的倾诉。这是对他们人格的尊重,是我们应有的胸怀,容易赢得他们的信任。对法官来说,还有什么比赢得群众信任更有价值呢?

  倾听对法官来说是一种认真的态度,也是需要修炼的。让我们在倾听中洞悉纷繁复杂的案情,寻求司法公正的真谛吧。
来源:淳化县法院
责任编辑:殷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