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危害越来越严重,不仅仅是因为毒品本身对人的生命健康有巨大的危害,因购买毒品、吸食毒品等引发的其他侵财型犯罪也越来越多,所以对毒品犯罪应严厉惩处,并加强禁毒宣传教育以预防毒品犯罪。本文通过对乾县法院2012年至2014年毒品犯罪有关情况的调查,旨在说明农村毒品犯的概况和根源,希望能对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现象提供参考。
一、农村毒品犯罪案件基本情况
1、毒品犯罪案件发案率。
2012年至2014年10月,乾县法院共受理刑事公诉案件356件,其中涉毒品犯罪案件29案,占总收案数的8.14%。2012年刑事收案112件,毒品犯罪案件8件,占收案数的7.14%;2013年刑事收案150件,毒品犯罪11件,占收案数的7.33%,2014年1月至10月刑事收案94件,毒品犯罪10件,占收案数的10.63%。以上数据说明农村毒品犯罪案件发案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毒品犯罪分子基本情况。2012年至2014年10月,乾县法院受理的29件毒品犯罪案件中涉案犯罪分子35人,其中女性6人,6人均为农民,其中5人为初中文化程度,1人为小学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为5人,35岁以下的1人;涉案的29名男性其中有工人一名,其余均为农民或居住在城中村的无业人员;29人中有1人为高中文化程度,2人为小学文化程度,其余均为初中文化程度;年龄在35岁至45岁之间的为17人,在45岁至55岁之间的为7人,在30岁至35岁之间的为2人,在18岁至30岁之间的为3人。由此可以看出,涉毒品犯罪分子年龄年轻化趋势渐渐显现。
3、犯罪分子犯罪历史状况。6名女性犯罪分子有4人是以贩养吸,2人是因对毒品犯罪的无知偶然参与;29名男性犯罪分子有15人为以贩养吸,有14人因贩毒可迅速获取高额利益而参与。被判处的35名犯罪分子中有8人为累犯或再犯。
4、毒品犯罪类型。29件涉毒品犯罪案件中,有1件为容留他人吸毒罪,其余均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毒品种类较为单一,均为海洛因。
二、农村涉毒品犯罪多发的诱因
1、部分无业人员贪图暴利,持侥幸心理赚取钱财。
目前,农村除从事畜牧养殖和小本买卖的农民,大部分人都外出打工赚钱养家,有很少一部分人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不能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但确年轻怕重,企图付出少量的劳力获取较多的收益,甚或是想找捷径快速发财致富,这部分人择业变动较快,流动性较强,接触的人也较复杂,往往会被毒品犯罪的上线盯上,并发展成贩卖毒品的一员。这些人大多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对毒品犯罪的社会危害和相关法律法规认识不全面,面对毒品买卖的巨大利益,往往会把法律忽略不计,持侥幸心理冒风险赚取金钱。
2、毒瘾难戒,索性以贩养吸。
部分主动或被动吸毒人员由于毒瘾难戒,长期吸毒后导致无法从事稳定的工作,与家人、亲戚、朋友的关系也近乎断绝,其购买毒品的资金比较紧缺,这些人大部分逃避强制戒毒或没有被送去强制戒毒,致使毒瘾由生理性发展成为了生理和心理双层的毒瘾,对毒品的依赖性致使他们寻找一切可获取钱财的手段,由此往往引发盗窃、抢劫、抢夺等侵财型犯罪,也有一部分人主动参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
3、思想防线较弱,难敌利益诱惑偶然贩毒。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做生意的人流动到了全国各地,增加了接触各大城市毒品犯罪团伙或者上线的机会,这些打工者和做生意的人赚钱的愿望较为强烈,对毒品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是很了解,贩卖毒品的人员便抓住了这些人的心理,以各种形式利诱其参与毒品买卖活动,一些思想意志较弱的人,以少量买卖毒品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作为说服自己的借口,为谋取更多的钱财而加入了共同贩卖毒品或独自小量贩卖毒品的行列,加之便利的交通和畅通的通讯网络为跨省、市、县毒品犯罪提供了较为方便的联络条件,致使农村偶然小量贩毒市场露头。
4、吸毒人员只增不减,为毒品买卖提供了市场。
对吸毒人员只能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一些吸毒人员会抱着猎奇的心理,拉着亲朋好友一起吸毒,因为好奇而沾染毒瘾或者因为被人故意报复被动沾染毒瘾的人越来越多,这便为农村毒品零售提供了市场。而大多数从事毒品零售的人,因持有的毒品数量少让人无法判断他们持有毒品是以贩卖为目的还是以个人吸食为目的,《刑法》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必须以达到一定数量为要件,所以大多零星贩卖毒品和以贩养吸的人因持有的数量达不到《刑法》规定的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标准,从而使毒品犯罪人员借助法律对吸毒人员的制裁漏洞得以逃脱,导致。实际上,陇西从事毒品犯罪活动的大多以零星贩卖和以贩养吸为主,他们持有的毒品数量在量上达不到我国《刑法》规定的,从而使毒贩借助法律对吸毒者的空白而得以逃脱。
三、农村毒品犯罪预防治理相关对策
1、加强农村禁毒知识宣传教育
毒品的危害不只是一人一事,毒品犯罪本身及引发的次生犯罪对社会治安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群众自身生命健康也有极大危害,所以要强化人人参与禁毒的意识。要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一个长期工程,要从中学生的教育宣传抓起,把禁毒宣传相关知识作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内容之一,组织公、检、法、司工作人员组成法制宣传教育小组,以案例教育、播放禁毒宣传片、制作禁毒宣传展板等形式,教育中学生正确认识毒品的危害,使学生掌握识别毒品、预防毒品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审判工作“五进”活动为载体,组织农村、社区群众、各单位工作人员旁听毒品案件的审理,强化对禁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国际禁毒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有关法制宣传的时间节点扩大对城镇、农村群众的宣传覆盖面,以流动宣传车、散发法制宣传单等形式,重点针对中、青年男女加大禁毒宣传力度,使禁毒宣传教育在学校和农村社会全方位开展,使禁毒预防工作向横向和纵向同步深入,争取全民参与禁毒预防工作。
2、依法严厉惩处涉毒品犯罪分子,遏制毒品犯罪。
毒品犯罪份子大多数经济状况较差,其家庭往往因其非但不创造收入分担家用,反而还要索要或变相索要购买毒品的钱财而导致经济极度拮据,所以对涉毒品犯罪份子判处罚金后,判而不交的情况占90%,使罚金刑失去了惩戒的实际作用,所以应该根据量刑规范化规定和犯罪分子经济状况,考虑将罚金刑的惩戒作用转嫁到自由刑上,通过加大自由刑量刑幅度和减少罚金刑的适用达到对毒品犯罪分子严厉惩处、教育的目的。同时要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毒品犯罪中的累犯、再犯、首要分子、涉毒数量较大、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等社会危害大的毒品犯罪,依据量刑规范化从重判处,震慑毒品犯罪分子,遏止毒品犯罪地蔓延;对于涉毒品犯罪的初犯、偶犯、青少年犯,本着教育、挽救为先,惩罚为辅的理念,依法从轻判处,使他们体会到法律帮助教育的温暖,树立重走遵纪守法道路、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
3、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预防、打击毒品犯罪是一项社会责任,每个公民、所有机关团体都应该积极参与,法院作为司法机关更应该走在禁毒宣传教育的前列,应该积极联系公安局、司法局、社区、村镇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做好涉毒品犯罪人员的回访、帮教工作,同时对毒品犯罪分子的亲友进行禁毒宣传教育,鼓励其做好涉毒品犯罪人员的监督引导工作,防止再犯情况发生。另外,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从乾县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情况来看,吸毒人员及易演变为毒品犯罪分子,公、检、法、司应与社区、村镇联合起来,对有吸毒史的人员建立档案,记录吸毒人员基本情况、是否戒毒、戒毒后的生活、工作状态和被相关机关采取过的处罚措施,并积极配合社区矫正部门对吸毒人员进行定期回访帮教,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介绍合适的工作,使他们快速找到机会被社会认可,重拾过健康生活的信心,从而彻底戒除生理和心理上的毒瘾,预防和减少涉毒犯罪的潜在隐患。为吸毒人员建立档案,也便于公安机关在打击毒品犯罪时,对涉毒犯罪嫌疑人的调查、摸排,提高涉毒犯罪案件的侦破率,从而形成预防、打击涉毒犯罪的巨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