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法院在“抓审判、创精品、攻执行、保公正、树形象”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做到立案及时准确,裁判公正高效,执行迅速有力,管理规范有序,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不断提升。
一、加强作风建设,树立法院形象
法院作为市场经济的调节器和保护神,一切审判活动都必须服从服务于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该院不断加强干警的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按照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认真查找“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凡是要求干警做到的,领导班子成员首先做到,要求干警不做的,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不做。领导之间不但要保证自己清正廉洁,而且要保证分管部门审判人员的清正廉洁。如果哪个部门发生贪赃枉法事件,院长、分管院长、庭长将依照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抓住法官职业化建设这个根本,切实搞好法官职业岗位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法官职业化水平。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效率运作管理机制,切实做到快立案、快审判、快送达、快执行,把着眼点放到司法公正上,把着力点放到提高案件质效上,把落脚点放到群众满意上,使人民群众从办案效率上感受到司法公正。在内部监督方面,严格执行违法办案与错案追究制度、当事人评议制度、案件质量检查评估制度,使每一起案件都做到裁判公正。在外部监督方面,自觉接受党委、人大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利用法官违法违纪投诉中心和信访窗口作用,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鼓励干警办精品案,创新品牌,塑新形象。一年来,没有发生违法违纪行为。
二、规范司法行为,确保执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党和人民对司法活动的根本要求,是人民法院工作的核心和生命线。淳化法院把规范司法行为,确保执法公正作为审判工作的归宿点,把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评价作为审判工作的最高标准,努力树立起人民法院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是深化认识求公正。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法官是公正的关键。该院在加强法官的公正意识、效率意识、责任意识的同时,还让每个法官懂得公正裁判对人民法院来讲就是最大的政治。法院及其法官讲政治,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力求把每个案件都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它们要让法官懂得,人民法官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应该公正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教育干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
二是推进改革抓公正。该院突出工作重点,加大信息化三大平台建设,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力求所有依法能够公开审判的案件,尽最大努力做到公开审判,公开审判率要达到100%。把增强公开审判工作的透明度,作为一项硬任务、硬指标,落实到各审判庭,坚决防止和纠正案件审理中的“暗箱操作”。围绕司法公正,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庭长与审判人员实行竟争上岗,岗位轮换,双向选择,上下交流。落实法官考评、晋升、奖惩等项制度,为铁面无私、公正裁判的法官,搭建施展其才的执法平台。
三是落实制度保公正。紧扣“司法为民”工作主题,不断完善目标管理、审判监督、廉政监督、诉讼费收费监督等四大运行机制。制定若干条配套规定、办法和禁令,来约束和规范干警的司法行为。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违反制度的人和事,不论资厉深浅,职位高低,年龄大小,一律予以严肃追究,绝不姑息。
四是司法公开促公正。全省法院官方微博开通以来,该院在较短时间内开通了官方微博,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名列全省第三名,并在全市法院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先进经验。今年公网直播工作开展以来,网络阅评人员越来越多,为法院的审判执行作输入了正能量。截止10月15日该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公布各类裁判文书568份,公开率为100%。
三、满足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该院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刻理解和牢牢把握司法工作的“人民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不断提升人民法院的公信力。
(一)强化司法便民措施。一是实行立案、审查、收费、退费及咨询、诉前调解“一站式”办公。既拉近了法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方便了群众诉讼。二是给当事人印发诉讼指南和《诉讼风险告知书》,提供饮用热水和休息椅。三是坚持节假日巡回立案,农忙时进村办案工作制度,并对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免费提供法律援助和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二)狠抓审判质效管理。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职能作用,对刑事案件中拟判处缓刑和宣告无罪及拟判处较重刑罚的案件和其他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由审委会讨论决定,确保案件质量。一年来,共召开审委会22次,讨论案件40件(次),全院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3%。加强案件质量管理,建立了案件审理台帐,强化了审判程序监控和节点管理,对已经审结的案件进行了评查,无不合格案件。今年我院进行了“两评查”专项工作,共评查裁判文书50份,优秀裁判文书26份,评查庭审26场次,优秀庭审1次,示范庭2次。
(三)加强涉诉信访工作。一是完善信访制度,落实信访责任。成立了院信访工作办公室,配备专人,负责信访工作。院领导接访群众36人次,面对面解答群众问题21条。二是坚持防控结合、标本兼治原则,把信访工作延伸到审判工作的各环节。要求案件承办法官在审理案件的各个环节,都能向当事人辨法析理,解开心结,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发生。三是转变司法理念,变当事人上访为法官下访,定期带案回访,对有上访苗头的当事人耐心说服,防患于未然。
(四)自觉接受监督。始终将法院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坚持重大事项、重要工作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取得领导和支持,使各项工作更好的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评议、调研中提出的问题及时改进,对人大批转的建议、信访件认真办理,及时答复。全年年共邀请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5件13人次,接受人大审议、调研2次,走访人大代表21人次,广泛征求了他们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社会管理创新成效显著
加强诉调对接工作,使一批民商事案件诉前调解。首先,成立了诉前调解工作室,配齐人员。其次,积极推行了人民调解员委托调解、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立案庭工作人员直接调解的“三位一体”诉前调解工作机制。第三,制作了《人民调解工作简介》和《诉前调解告知书》,引导当事人把矛盾解决在诉前,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年诉前调解处理案件32件,诉前调解结案占到民商事案件结案的8.6%,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强“一村一法官”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在全县12个镇204个行政村2个社区设立了206个“法官工作室”,选派常驻法官干警,公布了法官干警的姓名、职务、职责、联系方式和驻村工作时间。要求驻村法官干警每月驻村工作至少1-2天,近距离解决群众纠纷,面对面解答群众咨询,做到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镇,努力构建司法亲民为民的长效工作机制。
加强人民陪审员工作,推进了司法民主。提请县人大任命了来自社会各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人民陪审员15名,并制定了《人民陪审员管理办法》,完善工作机制,提高补助标准,保障了人民陪审员充分履行职权。今年先后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158件,占全院审结案件的21.18%。今年以“五进”方式审理案件175件,占结案率的33%。在审理过程中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建议,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真正体现了法院审判工作的公开化。
加强调研宣传工作,提高法院知名度。有针对性撰写各类调研宣传文章,被中央及省、市新闻单位采用宣传稿件75篇,弘扬了法官正气,歌颂了法官业绩,树立了法院形象,提高了法院工作的知名度,人民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