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收到国田兄寄来的他的文学作品集《三十年之心灵拾遗》(作家出版社出版),前前后后、断断续续像天天吃饭一般读了一月有余,近三十万字呀。这部小说、散文、杂文加艺术札记等体裁的综合著作,虽然主要显示黄国田从事小说、散文、杂文创作三十余年的收获,而其文字的伸展与视域则几乎是他五十多年生活足迹的印记。
全书主体在正编与副编,其中正编分有卷一(小说)、卷二(散文)、卷三(杂文),副编也有三卷(各为文评、诗歌、特写),细细读来,如同品茶,越品越入味。我虽然不甚懂文学,但我可以读懂黄国田这个人。书中精彩甚多,现略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书的第一个特色:形式上或篇幅上的缩龙成寸与内容上或精神上的龙行九天二者是统一的。132篇作品中有不少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小说与言论短文。褒扬之事物笔手观点鲜明,不似是而非;批评问题单刀直入,痛快淋漓。像《情感、理性与时代精神---驳“也说大师们的口舌之争”》、《“似乎”质疑及其他---再驳“再说大师们的口舌之争”》,姊妹篇真乃血气方刚和入木三分之作,对事不对人,实为当今消费社会里难得一见的对崇高和神圣之膜拜、捍卫。故他的文友喻他“咸阳小鲁迅”,人不相同但作风上却得鲁迅遗风。我认为这是一种难得的“拾遗”!
《造句》是小说中之精品。一百多字,将世态百相刻画、折射的生动、鲜活、心酸,撞人神经;《挑瓜》小中见大,对官场奉承之风气予以针砭,同时亦见要获得真知、真相和求是之不易。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验,是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和深刻的。
书的第二个特色:在普通叙事中寄寓正确而深邃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譬如书的开篇作品《隐形砝码---一件真实的事情》,通过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之铜车马参观售票中、外不同价格(当年内宾五角,外宾五元)与联邦德国法兰克福市出租汽车司机义举(从火车站捎中国客人至市中心而拒收五马克;市中心乘出租车容易,而该司机主要跑郊区,对市区并不熟悉尤其是对客人的目的地)的比照,将“金钱”这种“隐形砝码”揭示给读者自己去思考。我们可以感觉得到:金钱会影响我们的生活环境与质量,但人的精神上的可贵比金钱这个“砝码”更具分量,于是,作者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背景下呼唤人之正直、诚信、善良与精神追求的努力简直力透纸背。
特色之三:性情中人写性情中文---作者文品、人品质朴厚实,每篇佳构各显千秋,许多佳构间甚至跨越体裁或题材而“暗度陈仓”。即使是批评的文字,其间仍然显示出西北汉子的开阔胸襟。《乐载,“一捆蒜苗一盆花”》,写的是购买蒜苗后得其根部土壤而植花的事情,作者不为其恼,反而以它反衬菜贱伤农从而引出“羊咬狼”的逆向比喻,那种悯农情怀生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使人更感作者目光之深邃,犀利,此文读来人心震动。
人常常是因为移动而怀旧的精灵。作者离开青海高原的恰卜恰镇已经多年,但对这块神奇的土地仍然一往情深。恰卜恰“印”在作者心中。《恰卜恰秋色》一文使我回想起自己在青海高原任教时植树的一幕幕情景:青海民族师专附近有一大片沙砾石滩,虽然是平滩,但因“干旱少雨,风大沙狂”的大环境,所以,一年中仅有数月是绿草地。我和政治处的老师们分到一小块沙地,一次约种20多棵树,连挖坑、除石、填土、埋树、灌水,一连几天在沙滩上,恶劣的气候并未压倒我们。所以地处海南藏族自治州州府的恰卜恰,她的在民族师专附近的百亩绿洲,就是在无数个与天地争斗构成生态和谐的恰卜恰人劳作下展现的。读熟人的书籍或文章,是天下阅读人的一件幸事。不光我有这种成功经验……每到秋天,四处金黄的树叶沙沙作响,美在人们的心头!国田兄和我都曾是恰卜恰人,我读到这些饱含深情的文字时,就会勾起我们一块儿走在干涸的河床或在藏族同胞家中吃“手抓”羊肉的思绪……
国田兄的艺术想象力非常丰富,加上对生活中的事物观察那么入微,所以他小说中的人物立体感强,有时候“以假乱真”。譬如,书中多处出现的女性,有图书管理员、公交车售票员、列车服务员、纺织女工、村姑和女教师等。《妻子》中的男主人公之妻子是女教师,她为人师表的形象近乎完美无暇。我电话中问及此事:“是否你夫人改行从教了(国田兄之妻为单位出纳员)?”他吃吃地在电话中笑道:“那是虚构的人物……好几位朋友都问到这件事情哩!”可见他的写作水平与技巧“实在是高”!倘若这其中的一些人和事搬上银幕的话,我想一定会使更多的观众感动。
特色之四:书之重心在于说正事、树正气,褒扬与批评之笔皆是正义之举。近些年来文学艺术界思想比较混乱,东、西、南、北……什么“风”都有,“浮躁”成为景观,但真正能像国田兄那样以笔墨文字呼吁“站立起来发言”(卷三之标题)者确实不多。在许多人们看来早已习以为常、麻木不仁的事理,在他却难忍异常。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那些完全可以称为“红色篇章”的作品,如《永远的怀念》、《信念的爸爸》、《给孔繁森的一封信》、《赞“街头学雷锋”》、《延安行》、《重读<补丁>》……梦见与毛主席在一块儿打篮球、歌颂优秀共产党员、赞美社会上出现的新人新事、讴歌堂堂正正的法官……我似乎觉得国田兄站在恰卜恰(蒙语音译,意为切开的崖坎)那高昂的崖坎上,正大声呼喊“正气归来”!
行文至此,作为当年青海高原上的泽尔尼坎(汉译:攀登者)的我,很感动他昔日赠给我的美文《“倒淌河”赞》其中的诗句:“你生就了叛逆的性格,只把爱献给开拓者。”如今,我真诚地把他赠给我的这些诗句回赠给他!因为中国追求科学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和社会公平公正、走向民族的复兴梦,应该有一种不屑于“隐形砝码”或不屑于“一切向钱看齐”的精神,回归的正气里,理应有勇于与世俗作大胆叛逆的儿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正气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