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紧紧围绕“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主题,突出“学理论、学政策、学先进”三个重点,采取封闭学习、集中学习、领导干部讲党课、交流学习、辅导学习、个人自学等灵活多样、务实管用的方式,深刻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群众路线,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忠诚履责、尽心尽责、不辱使命、敢于担当的精神,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为实现“中国梦”、“陕西梦”、“咸阳梦”、“旬邑梦”创造良好环境。
必须牢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大局能力。司法工作直接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为人民法院要牢牢把握职能定位,恪尽职守,忠诚履职。一是要准确把握服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央立足国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人民法院既要做深化改革的实践者,也要当深化改革的护航者。要牢固树立“法治环境是第一环境,司法工作也出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全县建设“关中最美县”、“陕西强县”目标任务,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切实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二是要准确把握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一基本任务。要正确处理好维稳与维权、秩序与活力的关系,积极解决好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加强普法宣传、思想疏导、依法处理和帮扶救助等工作,提高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要准确把握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这一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要立足法院审判工作职能,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立足更高起点、更广领域建设法制旬邑、平安旬邑、和谐旬邑。四是要准确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核心价值追求。要始终坚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绝不允许”的要求,紧紧扭住法官职业道德、职业良知、坚守法治、制度约束、公开司法等环节,全过程做到严格司法、全方位坚持公正司法、全领域推进阳光司法,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必须牢牢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审判能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是审判工作的基本任务。我们要时刻警醒、居安思危,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切实做到目标不改变、精力不分散、力度不减弱、措施不动摇、责任不放松、担当不推诿。一是要加强刑事审判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刑事审判工作职能,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故意伤害、贩卖毒品、毁坏财物、交通肇事、危险驾驶等严重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暴力犯罪及多发性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二是要加强民商事审判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积极审理劳动争议、医疗纠纷、农民工权益等涉及民生案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健全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三大调解”工作格局,深入推进小额诉讼案件速裁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率,切实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加强执行工作,努力实现胜诉人权益,要继续深入推进执行威慑机制建设,完善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扎实开展集中执行、反规避执行、涉民生案件执行等活动,破解疑难案件,强力推进执行工作,依法及时保障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必须牢牢坚持促进公正司法,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公正能力。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人民法院要努力践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真正做到肩扛公正天平,手执正义之剑。一是要筑牢篱笆墙,切实提高案件质量。在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硬性规定,不断完善出台实施个人管理、部门管理、全院管理三个层级管理办法,坚持质量、效率并重,改革传统的审判管理模式,建立动态审判管理制度,对存在重大疑难问题实行“部门初诊、审委会会诊”的逐级研讨模式,促进案件质量,筑起最严密的“篱笆墙”、设置最牢固的“隔离墙”、通上最管用的“高压线”。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制约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让司法权在制度的笼子里运行。二是要坚持阳光司法。积极探索和创新司法公开的新载体、新途径,坚持开展“五进”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意见活动,积极开展公开开庭、召开公开宣判大会,积极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人民陪审员、新闻媒体等参加案件审理和执行,充分利用法院门户网站、官方微博公开工作动态、图文直播庭审过程、及时上网公开裁判文书,利用逢集日、“12.4”法律宣传日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整合司法公开的积极力量,提高司法公开效率。
必须牢牢坚持司法为民,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为民能力。群众是司法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一是要了解群众需求。要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掌握群众对司法工作的需求。要健全司法决策征求群众意见机制、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机制,工作情况向群众通报机制,畅通民意沟通渠道,使司法工作更加符合群众需求,符合司法规律。二是要主动服务群众。要坚持能动司法,把司法工作向基层延伸,实实在在帮群众解决问题。要继续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五进”活动、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涉诉信访工作,要用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心中永远装着群众,永远装着党的事业,转变司法作风,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深入到群众中去,把司法工作扎根于群众之中,永远保持对群众的深情厚谊,视群众的急事难事为法院的大事,不忘记、不推诿、不拖沓,一件件抓好,一件件落实,在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当先锋做模范。
必须牢牢坚持过硬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敢于担当的保障能力。“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队伍建设的明确要求。人民法院要努力打造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法院队伍,出色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审判执行工作任务。一是要把“政治过硬”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打牢法院队伍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基础。二是要把“业务过硬”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法院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三是要把“责任过硬”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确保法院队伍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秉公执法、刚正不阿。四是要把“纪律过硬”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营造法院队伍不敢腐、不愿腐、不能腐的清廉环境。五是要把“作风过硬”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解决法院队伍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总之,我们必须以更高的标准,坚持更严的要求,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劲头,扎实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补好精神上的“钙”,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坚决发挥敢于担当的精神,不断提高司法服务能力,切实做到亲民、惠民、便民、助民、安民,全面提升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