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照镜子的学问
作者:张满生  发布时间:2014-01-16 10:04:03 打印 字号: |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大凡热爱生活的人,都有照镜子的习惯。但男人与女人照镜子是不一样的。男人主要看脸洗干净了没有,胡子剃得是不是理想,头发有没有干净有型,领带与西服是不是搭配,一般注重效果。女人就不一样了,梳头盘头、涂眼影、抹口红、这里补水,那里吹风,正面看,背面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不时还要离开镜子,问问家人怎么样,一般特别注重细节。这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态度,体现了人们对形象美的重视和追求。

  谚语说:“鸟的美在羽毛,人的美在心灵。”与形象美比较起来,人的心灵美、行为美更被人们所称道。这样的美也是需要重视和追求的,也是需要经常照照“镜子”,找找问题,及时改正过来。

  有一种照镜子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模范当做镜子,对照检查自己,寻找自己言行举止和这些人物的差距:有没有理想追求,有没有学识才能,是否知行合一,是否言行一致,是否坚韧宽容,是否勇于担当等等,从而明确目标,鼓足干劲,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照镜子,就要对照党章规定、党员标准,检查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作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工作作风,严格依法办事,勇于开拓进取,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建功立业。

  以违法违纪的人物为镜子,可以做到警钟长鸣。常思贪欲之害,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办利民之事,走稳自己的人生道路。善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昂扬锐气,蓬勃朝气,在大是大非面前有鉴别力,在各种诱惑面前有免疫力,在履职尽责方面有创造力,守得住道德底线,不触犯法律红线,克己奉公,恪尽职守,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清正廉洁,一身正气。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喜欢拿镜子照别人,而对自己则采取自由主义。别人这不对,那不对,这问题,那问题,义愤填膺,振振有词,而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的甚至对反映自己问题的同志心怀不满,打击报复,以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种照镜子的方法不仅有害于事业,也有害于自己,是必须要坚决摒弃的。

  也有人惧怕照镜子。这种人要么是怕见自己的缺点,内心缺乏自信;要么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过于自信。这两种表现都不是唯物主义的认识态度,容易产生错误认知,如不及时纠正,势必误入歧途,受挫受辱甚至受刑,必须引起思想高度重视。

  《论语》里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就是要经常反省照“镜子”,检查自己的行为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李世民关于镜子的学说振聋发聩,引人深思。

  可见,“照镜子”绝不是一般的生活小事,只有真正掌握“照镜子”的科学方法,我们才会在人生的舞台上不被世俗所累,走得稳当,活得轻松,甚至可以横刀立马,干事创业,纵横驰骋,演绎精彩。
来源:淳化县法院
责任编辑:殷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