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武功法院在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司法公正”的目标,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审判保公正”的总体思路,全面加强各项工作,认真地履行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年度工作呈现“五大亮点”。
“质量工程”锻造“公正效率”。加强案件质量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把案件质量管理监督细化于立案、送达、调解、审理、执行、归档中的各个环节。实行办案质量“捆绑式”责任制,院长第一责任人、主管副院长第二责任人、庭长副庭长主要责任人、案件承办法官直接责任人,一级对一级负责。依托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意见,把26项绩效指标作为岗位目标考核主要类容,考核结果在评先评优、奖惩兑现上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认真开展“两评查”活动,针对性研究解决司法实务中遇到的问题。加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大力开展反规避执行、创建无执行积案法院等活动,推动了执行收案、结案的良性循环,执行难问题进一步缓解。推行议案定案“三级互动”工作法,简易案件合议庭研讨,疑难案件合议庭成员与审委会委员“集体会诊”,重大复杂案件审委会讨论。“质量工程”构建和实施,提高了案件质量和效率。一年中,院受理各类案件1438件,办结1410件,平均结案率为98.1%,创历史新高;审限内结案率100%,执限内执结率100%,执行到位率100%,办案效率达到近三年来最好水平。上诉率1.1%,上诉改判率1.64%,上诉发回重审率1.4%,为近三年来最低值。
“四大建设”培养“四型队伍”。“思想建设”打造“政治合格型”队伍。健全完善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和方案,推行了党组成员“季度宣讲经典文献”工作法,开设了党务公开专栏,建立了政治思想工作“示范窗口”、“互动小组”和“工作联系点”,建设了党员活动室,组织了群众观点大讨论,开展了以纪念建党92周年为主题的“两学一读”、“我为中国梦做贡献”和重温入党誓词、述职述廉演讲系列活动,在不断强化干警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性和自觉性的进程中,引导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能力建设”打造“业务能手型”队伍。以“练好法律基本功”为切入点,开展法学理论“大学习”、“大研讨”活动,学习新法规、开辟新视野;以“走出去、请进来”为结合点,鼓励支持年轻同志参加各式各类学历教育,认真组织干警选训、调训和集中培训工作,主动邀请省市法院资深法官来院进行专题讲座;以“六位一体”为立足点,把“庭审观摩”、“巡回审判”、“诉调对接”、“审判五进”、“案件评查”、“法律文书展评”六项工作结合在一起,开展审判实务“大练兵”,让法官在“实践锻炼”平台上“唱主角”; 以强化“争先进位”意识为给力点,开展审判能手、执行能手、调解能手大竞赛,对“问题庭室”和“问题个人”一票否决。多措并举的能力建设工作,有力的提高了法官干警的庭审能力、执行能力、调解能力、法律文书制作能力和做群众工作能力.
“作风建设”打造“品行过硬型”队伍。以建立机构为基础,成立了“纠风督导组”,建立了党组成员“纠风联系点”;以严格执行“八项规定”为准则,制定了实施细则,切实改进文风、会风和作风;以群众评价、社会评价、服务对象评价为标准,推行了个人自纠、同志互纠、领导提醒纠、群众评议纠“四位联动”作风整治工作法,坚决纠整追求安逸、自由散漫、纪律松弛、作风涣散、说假话虚话、办假事虚事和服务态度不端正、对待群众生冷横硬推的人和事。从而形成了一个人人抓养成、时时正行为、事事讲作风和“有禁则止”、“有错必纠”的工作氛围。“廉政建设”打造“司法廉洁型”队伍。紧紧围绕“零违纪”目标,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龙头”工作,一手抓审判执行,一手抓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廉洁司法主题教育,廉洁教育贴近形势任务、贴近干警思想、贴近审执工作实际;不断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了重大事件报告、诫免谈话、违法违纪案件查处等制度和措施。加强对重点岗位、重点案件、重要环节的监管,坚持随案廉政监督卡制度,着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和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中介机构人员的往来关系,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构筑反腐倡廉“监督墙”,设置了举报直通热线电话,开通了院长信箱,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院视察和旁听案件审理;开展廉政工作“五个一”活动(给每个干警设置一张廉政提醒卡,给每个干警发放一本廉政工作手册,每周手机发布一条廉政自律短信,每月组织一次廉洁司法讨论,每季开展一次廉洁司法督查),营造了思廉、明志、养德的良好氛围。一年来,院先后荣获市中院目标责任工作最佳单位奖、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奖、案件质量优秀单位奖、调研工作先进集体奖、信息工作先进集体奖,两个基层法庭分别被市中院评为优秀法庭和优秀服务型法庭,一个业务庭荣立集体三等功,一名同志获三等功,三名同志分别被市中院评委优秀法官、调研工作先进个人、信息工作先进个人,政法委 “先进基层党组织”奖,两个基层人民法庭分别获得全省法院,6名同志被评为本院办案能手、执行能手、调解能手和案件质量标兵。
“诉调对接”助推“案结事了”。全面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将调解案件范围从民事扩展到行政、刑事自诉、刑事附带民事、执行案件,使案件调解覆盖全部审判领域和审判、执行全过程。构建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相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把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引进法院“立案信访大厅”, 设置了诉调对接办公室,与县人劳局、信访局、司法局、公安局交警队、土地局、城建局等12个行政部门的建立了诉调对接工作网,与辖区6所医院、8个司法所、36个村镇调解组织建立了诉调对接联系点,广泛实施“成员联动”、“业务互动”, 推进矛盾纠纷以调解的方式便捷高效的解决。一年中,诉前分流案件458件,非诉讼调解纠纷123件,诉讼中调解结案669件,案件调解率为历年来之最,助推了“案结事了”目标的实现。7月份,全市诉调对接工作现场观摩会在武功法院召开,对这项工作给予了“机制有特色、举措很得力、成效很显著”的评价,诉调对接武功经验在全市推广。
“司法为民”回应“群众需求”。以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总领,以引导干警“在思想感情上,将人民群众当亲人;在角色定位上,甘当“平民法官”;在原则立场上,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在司法方式上,最大限度地适应社会、适应群众、适应实践;在司法目标上,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社会和谐稳定;在检验标准上,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标准,在创新方向上,紧扣为民、利民、便民”为抓手,广泛深入的开展司法为民工作:加强“立案信访窗口”标准化建设,建设了集立案审查、诉讼引导、查询咨询等“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畅通了群众诉求渠道;开设了“院长接访日”,院领导主动接待来访群众,主动下访,慰问困难群众,了解民情民意,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积极倡导“法官多走访、群众少走路”的工作理念,依托“一村(社区)一法官”、“审判五进”工作机制,大力开展巡回审判、就地办案、走访座谈、征询意见等工作,增强法院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设点宣传、开设讲堂、巡回咨询、携卷下访、判后释疑等方式,书面告知当事人应有的权力和义务,全面提示诉讼请求不当、超过诉讼时效、举证不能、执行不能等可能导致的不利后果,耐心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积极回应群众的法律需求;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一年中,院领导接待来访咨询群众168人次,开展巡回审判26场次,就地开庭审理案件16案,在当事人驻地调解案件86件,判后释疑128案,告知提示当事人参与诉讼事宜3600余人次,在村镇社区和校园开设讲堂进行普法教育8场次,开展走访征询意见活动96场次,为群众减、缓、免诉讼费用3万余元,同时为8名未成年和6个家庭贫困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
“阳光司法”树立“司法公信”。加大立案公开力度,将立案条件、立案流程、诉讼文书样式、诉讼费用标准、缓减免交诉讼费和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诉讼风险等信息,通过便捷、有效的方式向当事人公开;拓展庭审公开方式,开通了法院官方微博和微信,依托新媒体技术,对典型案件积极推行实施网络视频庭审直播和微博直播工作;挖掘执行公开深度,对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案件,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对执行款项的收取发放等重要事项,全面向当事人公开;落实生效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和“行政审判白皮书”制度,通过网络,公开诉讼过程和程序,公开裁判结果,公开当事人举证、质证的内容,公开对当事人的请求和主张进行裁判说理;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拓宽参加审判活动的范围,落实司法公开;畅通司法政务公开渠道,通过法院网站、法院“微博”、报刊电视和县广播电台等平台,公布工作流程、管理制度、重大案件审判、法院重要活动部署等信息;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定期走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征求意见、建议,邀请代表委员和各界人士旁听重大案件庭审和现场监督执行活动,主动将审判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置于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年度工作中,立案公开率100%,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4人次,人民陪审员陪审案件466件,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4次,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审理6件23人次,根据裁判文书上网制度网上公开生效裁判文书643份,发放诉讼告知等资料3000余份,通过“武法快线”政务微博和各种网络、报纸等媒体发布审务、政务及庭审直播信息280余条,在“看得见、感觉得到”的氛围中,提升了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