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淳化法院:涝 池 的 记 忆
作者:张晓平  发布时间:2013-11-19 17:11:12 打印 字号: | |
  人到中年总爱回忆往事,许许多多的往事已经模糊,但村头的涝池却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挥之不去,常常想起。

涝池,现在的孩子没有见过,更不知为何物。它往往建在村里地势较低、四面来水的地方。每到下雨的时候,四面八方的雨水顺着土路流到地势较低的池里,混沌的雨水经过十天半月的沉淀就会变得清澈。涝池的作用主要是村里的牛羊饮水、妇女们洗衣服的地方,在过去生活困难、交通不便、人畜饮水艰难的年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建涝池是村里一项“浩大”的工程,往往要集中全村男女老少一起劳动。那时生产力落后,没有什么机械可以使用,千余方的土方全靠简陋的生产工具、肩扛担挑、借助畜力来完成。每到深秋农活结束封冻之前,全村男女老少就在一起参加劳动。每当此时这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打夯声、欢笑声、骡马的嘶鸣声连成一片,响彻天空。这项劳作往往要持续到第二年的春天才能结束。涝池建成之后还要“钉”涝池,要不建成蓄水的涝池就会漏水。“钉”涝池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往往要在涝池的四周掏上上千个洞,然后用和好的红胶泥塞进掏好的洞里,经过反复地捶打,这样一个完好的涝池才算建成。我们在感叹先人辛劳的同时也被他们的聪明才智所折服。

涝池是北方干旱缺雨农村唯一有“灵气”的地方,也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这里碧波荡漾、柳枝婆娑、凉风习习,是夏季纳凉避暑的好去处。每当中午太阳高照的时候,妇女们三三两两来到涝池旁的柳树下洗着衣服,唠着家常里短的闲事,笑声不断从柳荫下飞出,岸边凉嗮着她们洗好的花花绿绿的衣服,呈现着别样的景致;大姑娘哼着小曲,微笑挂在脸上,想着自己甜甜的心事,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明天;男人也来凑热闹,他们脱掉鞋子垫在屁股下面坐在涝池岸边的草地上,吸着旱烟,吹着凉风,跟岸边洗衣服的女人们打情骂俏一番,惹得柳树下的妇女一片嬉笑,男人们则露出满足的憨笑。每当夕阳西下,牧羊人背着捡来的柴禾躬着背赶着羊群来到涝池旁边,吃饱草的羊儿争先恐后地跑向池边,喝着并不甘甜但却清澈的池水,然后惦着沉沉的肚子在牧羊人的吆喝声中渐渐地远去。远方的鸟儿结伴而来,它们在这里饮水、嬉戏、小憩、梳理羽毛,享受着这池清水带来的清爽。每当夜幕降临,这里蛙声一片,百步可闻。

涝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孩子的天堂。夏天,孩子们结伴来到池边脱掉衣服,露出干瘦的身躯,虽然营养不良但却劲头十足,光着屁股鱼贯跳人水中“狗刨”一番,搅得池水立刻变混,惹得岸边洗衣服的妇女一声声地责骂。孩子们顾不了这一切,他们玩兴正浓,打着水仗尽情嬉戏。胆大的孩子爬上岸边的柳树纵身跃入水中,泛起丈余高的泥水柱,个小的孩子露出羡慕的目光佩服地看着他们的偶像,但也常常被老师捉回学校少不了一顿饱打,但孩子们仍然乐此不疲。冬天,这里白茫茫一片,厚厚的积雪下面覆盖着厚厚的冰块,孩子们再次聚集在这里,堆雪人、打雪仗、滑冰取乐。由于这时池水变少,整个涝池形成一个蒜窝状。孩子们将水浇在岸边,水迅速结冰形成一个长长的滑道,孩子们爬向岸边从滑道上迅速滑下,免不了要人仰马翻,虽然个个冻得手脸通红,有的也撕烂了衣裤,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在年复一年的时光中度过了他们的童年。

随着时代的变迁,涝池也渐渐地失去了它以往的喧嚣,清澈的池水已经干涸,曾经发挥了巨大作用、给无数农村孩子带来欢乐童年的涝池已被高高的蒿草所覆盖,只有那颗老柳树仍顽强地伫立在风中,见证和诉说着这里从前所发生的一切。
来源:淳化法院
责任编辑: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