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良性引导则会因为迷失方向、失去自控而走上歧途。尤其是青少年的性功能逐渐发育成熟,出于本能、好奇、不良诱惑而发生的性犯罪行为就伴随而来。通过对乾县法院2012年和2013年1至9月份刑事案件审判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青少年性犯罪案件急剧上升,且案件类型由单一的强奸案逐渐呈类型多样化。
一、案件特点
(一)发案数量和案件类型逐渐增多。乾县法院2012年受理的124件刑事案件中仅有3件为强奸案,且犯罪分子年龄均在24岁以上。2013年1至9月,乾县法院受理各类刑事案件109件,其中强奸案件8件,组织容留卖淫案件1件,强迫卖淫案件1件,协助组织卖淫案件1件,犯罪分子年龄分布在15—42岁之间,其中涉及15—24岁之间的青少年性犯罪案件为9件17人,占性犯罪案件总数的82%。
(二)团伙作案居多,手段恶劣。从乾县法院2013年1—9月份审理的青少年性犯罪案件分析来看,78%的案件为团伙作案,多为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勾结作案,由成年犯罪分子提出犯意,未成年犯罪分子积极协助跟随。在作案过程中除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外,还采取给被害人下药、强迫其观看色情视频等手段,逼其就范。
(三)被害人呈低龄化,当事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涉及青少年性犯罪的案件中70%的受害人为未成年人,最小年龄为13周岁。其中被以网友见面为由诱骗者占85%,被随机跟随者占10%,以其他方式被侵害者占5%。性犯罪案件中的青少年均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除个别未成年人为在校的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均为初中没有上完就辍学的无业青年。被害人中在校的初、高中学生占65%,其余为初中、高中未上完就辍学的社会青年。
二、青少年性犯罪原因分析
(一) 青少年性发育和心理发展不同步。青少年时期,男、女生理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性的萌芽到逐渐成熟。由于生理因素,性机能迅速发展起来,开始有了性的冲动。而此时青少年对自身和异性的身体机能与特征认识还不全面,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健全,往往会出于强烈的好奇和生理本能去探知生理奥秘,体验生理需要,一旦出现性生理冲动和超常体验,则会因为对行为性质和后果认识不清,控制能力较差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甚至因一时冲动走向犯罪和堕落。
(二)色情文化刺激青少年观感,诱发错误性行为。一是大众传媒文化导向偏于色情化,诱发错误性观念。当前,文化多元发展,各类传媒对宣传的限制要求普遍放低,加之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升级,主流媒体的宣传阵地遭到冲击,许多商人因利益驱使,在影视、广告、书籍中一味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并通过青少年经常能够接触的地方媒体投放市场,导致青少年经常被动性的接受一些近乎于色情画面、色情语言、色情游戏的信息。在观感的不断刺激下,青少年朦胧的性意识、欲望被过早激发,在道德约束和传媒诱导的矛盾冲击下,青少年性观念发生紊乱,于是“模仿型”、“尝试型”、“放纵型”的性行为频频出现。而青少年正处于学习成长阶段,对各种性行为性质和后果缺乏客观认识,也不具有足够的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从而增加了以违法犯罪手段满足性欲望的机率。
二是黄色传播物诱发青少年原始欲望,腐蚀其身心健康。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通过网吧,家用电脑接触网络的机会增多,许多黄色网站、色情游戏和网民上传的成人性行为视频和强奸、轮奸等犯罪的现场照片、视频,包括网上、街边小店售卖的黄色影碟、书刊,都在展示人的原始欲望,而不涉及人的社会规范、道德意识和文化导向,成为诱发青少年原始欲望,污染其精神和心里的反面教材。
三是家庭性教育严重缺失。受传统性教育观念影响,父母对青少年的性教育大多采取回避态度,不进行专门引导,而是靠青少年自己“自学成才”,加之大部分农村和城镇务工家庭专注于家庭经济创收,缺乏对青少年心里发展的跟踪监督和引导,使青少年在朋友中、色情网站上、黄色书刊上接收的错误性观念、性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导致其追求性刺激、模仿猎奇的“心瘾”越来越重,从而因监管不力、自控不足而滑向犯罪的深渊。还有一些家长自身在行为方面缺乏必要的约束,如在子女的视线范围内与妻子或情人做出各种亲热行为,看一些色情视频或电影也不避讳子女,导致青少年对性行为的是非观念发生错乱。
四是学校性教育只是蜻蜓点水。多数学校把学生学习成绩当成学校的生命线,抓学生考试成绩是重心工作,思想品德教育只作为附属。所以性教育更是仅局限于思品课本的一点基本生理知识,许多教师对该节内容羞于启齿,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授课,且从不做延伸讲解,使学生更萌发了对两性奥秘的好奇,更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导致了因为无知冒险而发生的错误性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性犯罪对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发展后继力量的贮备时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命运,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因此,预防青少年性犯罪已迫在眉睫。
(一)要直面性教育,做好青少年心里健康预防。主导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如果有对性的科学认识,有与生理发展同步成熟的心理和较强的自制力,就不会有濒临犯罪的错误性行为,就不会因性无知而冒险、猎奇,从而走上性犯罪道路。所以,预防青少年性犯罪必须直面性教育,应当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教给青少年必要的性知识,引导教育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增强他们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青少年实施性教育必须始终坚持“直面疏导”的原则,绝对不能靠“躲避堵塞”把问题留给未来解决。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快速发育时期,希望独立但心里却不够成熟的矛盾导致他们具有的强烈的叛逆心理,如果对青少年性教育采取“回避堵塞”的方法,反而会激起他们更强的好奇心和叛逆心,使他们与教育者的方向、理念背道而驰,容易滑向违法犯罪的边缘。在直面性教育的同时,家长和学校应该注意青少年性教育的复杂性,做到性生理教育、性心理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步开展,从而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性观念,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实现从性心里懵懂到性心里健全成熟的健康过度。
(二)要创造纯净、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要从中汲取成长发展所需的营养,同时也遭受着各种负面信息、垃圾文化的侵扰。青少年时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最强的时期,社会环境越纯净越有利于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文化导向越中正,越有利于其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环境的净化,需要每个人,每个行业积极监督和努力维持。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让色情文化导向回归中正,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32条规定:“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文化行政部门必须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以及各类演播场所的管理。”但许多电影、电视、和演播活动为吸引观众眼球、迎合部分成人的低级趣,露点情色镜头、露点演出、色情语言频频出现。有些网民为了满足窥私欲、发泄对别人的不满,将偷拍到的各种性行为视频、画面上传到网上,污染了网络环境。要抵制色情文化,除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要完善法律法规,堵塞管理漏洞,在法律和管理环节严把文化关外,社会各界人士要做到自觉遵守各项法律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相互监督,绝不放纵。尤其是一些想利用情色产品、产业牟利的人要意识到色情文化对青少年的严重毒害,意识到触犯法制的严重后果,自觉规范商业行为,唤醒商业良知。广大网民也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为社会环境的健康纯净发挥正能量。
(三)学校、家庭性教育要相互配合。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创造远离低级趣味和情色文化的学习环境,并努力维持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但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性知识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教育的方面之一,和其他教育一样,也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学校教育是一对多模式,即一个老师要管理几十个学生,即便是学校在性生理知识、性心理知识和道德规范教育上能做到恰当教育,但也只能保证学生性生理知识的全覆盖,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性心理知识和道德规范的跟踪教育引导。因学生隐藏较深或因学校教育有时间限制,总有老师不能及时发现的性心理和性道德问题。所以,家长不能把性教育的责任完全丢给学校,不应在孩子面前谈性色变,而要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做好相关性常识的解释说明,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世界,多与他们一起相处,从语言和行为中发现他们心理和道德方面的不良倾向,配合学校积极教育引导。更重要的是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纯净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一个拥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高级趣味的榜样,使孩子在家长言传身教的长期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握良好的兴趣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性观念,自觉抵制不良性产品、信息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