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旬邑法院始终把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事关旬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全面工作是否富有成效的大事来抓,认真履行审判职能,创新为民司法举措,不断完善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制度,落实平安建设工作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提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司法能力和水平,为保障全县的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履行审判职能,服务全县大局。紧紧围绕“平安、法治、和谐旬邑”建设,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履行公正司法第一责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1至8月,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80件,审(执)结749件,结案率为85.9 %,调撤率为86.2 %,上诉率为14.3%,息诉服判率为85.7%。一是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安定。该院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利用刑事审判,从严打击刑事犯罪分子。在旬邑县委、县委政法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作战,准、稳、狠地打击了一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刑事犯罪分子。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行为,及时审判,从严惩处,严厉打击“两抢一盗”、故意伤害、投毒、绑架等严重暴力性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产秩序不受侵犯。特别是在农忙季节,通过公开开庭、公开宣判等形式,对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以及盗伐林木、盗窃农作物等严重犯罪给予公开打击,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好法治保障。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6件,判处有期徒刑22人。二是化解矛盾,营造稳定环境。快立快审快执拖欠工资纠纷案件,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及妇女、未成年、老年人纠纷案件,依法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涉农、涉民生案件和环境保护案件。积极探索多元调解机制,在全面加强诉讼调解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接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化解矛盾纠纷。注重对重大不稳定案件的审理,确保“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对涉及群体性的案件、双方情绪对立激烈的案件、判决后较难执行的案件等,做好双方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力争从源头上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692件,审结613件,结案率88.6%,民商事调解率86.2%,调解案件自动履行率为85.3%。三是破解难题,实现群众胜诉权益。“执行难”问题是法院工作的难点问题,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制约法院工作影响司法公信力的热点问题。为了让公正的判决尽快变为现实,依法及时保障胜诉群众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该院切实更新执行工作理念,创新执行工作方法,改进执行工作措施,转变执行工作作风,全力破解“执行难”。建立完善了“县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参与、政法委协调、社会各界配合”的大执行工作威慑机制,积极开展“假日执行”、“凌晨执行”、“反规避执行”等专项行动,适时采取召开公开处理、公开兑付大会、张贴拘留决定、悬赏执行等方式,依法适用强制措施,制裁和打击逃避、规避执行的行为,顺利执结了一大批“硬骨头”案件。共受理执行案件135件,执结90件,执结率66.7%,执行标的实际到位率100%。
完善工作机制,保障司法公正。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根基。为此,我院建章立制,不断创新,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公正司法,赢得群众满意。一是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始终坚持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和审务“大公开”措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观摩庭审、见证执行;定期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开通院长电子信箱、法院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广泛听取民意、汇集民情、汲取民智;建立旬邑法院网站信息平台,将审判活动和司法政务最大限度的置于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让群众更广、更深、更快的了解司法、理解司法、支持司法。二是公正裁判,以质量促公正。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法律关”,秉公执法,公正裁判,立案、送达、开庭宣判、执行、限定时限、环环签名、明确责任、监督、催办、督办,彻底杜绝了超审限现象,绝大多数案件做到了两个月内结案;制定出台了刑事案件《量刑规范化实施意见》,统一了民事案件裁判标准,规范了法官自由裁量权。三是科学管理,以监督促公正。严把程序转换、延长审限等审批程序;建立对信访案件、发回重审改判案件、错案、瑕疵案件评议制度;建立审务督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高度重视案件评查工作,细化案件评查标准,落实责任追究,对办结的案件件件评查、月考评、季通报,案件评查等次同办案经费挂钩、同年终评先挂钩、同晋职晋级挂钩;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析会,开展年度“十大精品案”、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对优秀案例和裁判文书给予奖励,将较差的裁判文书公布于众,对待问题不回避、不遮掩,用“铁腕”铸“铁案”。
紧扣民生,筑牢为民根基。该院在平安建设工作中努力实现民生需求的最大化和民生保障的长期化,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亲和力。一是建立快速立案通道。打造立案信访大厅“一站式”服务平台,完善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实行服务承诺制和文明接待制,实行电话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巡回立案、网上立案,方便群众诉讼,在立案大厅配置书写桌椅、饮水机、老花镜、应急药品、报刊、诉讼指南资料,在二楼大厅安装触摸屏、电子滚动屏,细微之处显真情,立案审查、诉讼受理、举证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力求30分钟办成,打造亲民、利民、便民服务窗口。二是建立巡回办案机制。为改变群众诉讼不便的现状,该院加大巡回审判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审判“五进”活动和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活动,规定“三养”案件、继承纠纷案件全部以“五进”方式审理,民事案件的30%就地开庭调解,执行听证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具备条件的都要采用“五进”方式听证和审理,选择典型案件巡回审判,现场开庭,就地审判,力争把案件解决在村头、地头、炕头,扩大法制宣传,达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共巡回办案265件,受教育群众1.2万余人。三是搭建化解信访平台。把畅通上访渠道,认真倾听群众心声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点,成立了信访办公室,在接待信访群众、解决信访问题时,首先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保证信访渠道畅通;开通军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下岗职工等社会特殊群体的诉讼绿色通道,对其来院诉讼在立案、审判、执行环节实行“三优先”;积极开展“大接访、大下访”和“两无”(无涉诉信访审判庭、无涉诉信访法官)竞赛活动,建立法官带案下访、庭长巡回专访、院长定期接访的信访工作机制;坚持把风险提示、权利释明、思想疏导、答疑解惑贯穿化解涉诉信访案件始终,注重分析研判,注重化解信访风险,增强当事人对诉讼结果的理解和认同,促使息诉罢访。共接待来访群众32人(次),受理信访案件6件,彻底化解6件,化解率为100%。四是完善司法救助机制。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工作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积极推进司法救助工作,不断满足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的司法需要。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 3.2万余元,努力让每一位经济确有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让有理有据的当事人赢得了官司,让打赢官司的当事人实现胜诉权益。
延伸职能,密织平安网络。延伸审判职能,坚持能动司法,是新时期对司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始终把抓服务、解民忧、赢民心,以能动司法助推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作为主要工作来谋划。一是深入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建设。在全县14个镇(社区)建立设立了33个法官工作室、154个法官工作联系点,使法官联络覆盖到全县每一个镇、社区、村组,聘请412名司法协理员、司法调解员,建立“法官+司法协理员+调解员”及矛盾纠纷发生地镇、村干部或当地有威望群众参加的“1+2+x”调解工作模式,促进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有效衔接,当好基层群众的“诉讼服务员”、简易纠纷的“调解员”、平安建设的“宣传员”、解决信访问题的“化解员”。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645户,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6件,解决群众法律咨询165人(次),召开群众座谈会26 次,印发普法宣传材料2.6万份。二是抓好社会管理方法创新。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同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做好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对被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刑满释放人员的帮教工作,帮助他们尽早融入社会,避免重新犯罪。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工作,针对执法办案过程中发生的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促进了社会管理进步。扎实开展法官干警“进百村、访千户、送平安”、“双百双千”、“密切联系群众大走访、大调研”主题活动,了解民情、倾听民意、帮助民困、解决民需、赢得民心。建立完善重大案件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慎立、速裁、快执”六字工作方针,完善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政协参与、政法委协调、法院主办、各界配合”的办案风险综合防控体系,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是多措并举开展宣传营造氛围。通过采取发放平安创建宣传单、张贴各类标语、悬挂横幅、组装宣传车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周”活动,充分发挥平面媒体和网络平台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优势,利用旬邑法院网站和旬邑法院的微博,大张旗鼓宣传平安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有力地听懂了平安旬邑、法制旬邑、和谐旬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