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记得前些年,我们单位有一个老庭长,他家里养的一头快生产的老母猪丢了,大家都开他的玩笑,说:“这下好了,不用你喂猪了,给你减轻了劳动量,你要请客呀!”老庭长就把我们领到饭店吃了一顿。过了不久,老母猪找见了,外带了一窝小猪仔……这下大家又说了:“你这是意外之喜,该着你不折财呀!” 老庭长很高兴,又把我们领出去吃了一顿。还有一位老庭长,家里养的宠物狗生了好几个小狗,可爱极了,下了班,我们都跑去看,有细心的同志还给小狗买了奶粉。老庭长非常高兴,也把我们领出去吃火锅。我想这可能是老庭长觉得平时的日子太单调、太平淡,随便找个由头,让大家快乐一下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碰到男婚女嫁、孩子满月、金榜题名、升职加薪、乔迁新居、出国留学等,主人都要摆个饭局,亲朋好友、同学同事都要聚一聚,大家热闹、庆祝一下。我理解的饭局一般是三人以上的聚餐。一般情况下,饭局上觥筹交错,欢歌笑语,洋溢着和谐、快乐的气氛。但是,凡事皆有例外,根据本人长期的观察,饭局上往往也存在着许多的不愉快。
第一种情形是:提出摆个饭局(即发出要约)的人没有诚意,或者说玩笑开过了头,说好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去吃饭,到时间了,他却迟迟不肯出现,晃荡了被请的人,出现的局面是:无人招呼、无人点菜,搞得被请的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一个个很尴尬、很狼狈。第二种情形是:主人诚心诚意地发出邀请,但被请的人因了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赴这个饭局,饭桌上坐的稀稀拉拉的,空出了许多位置,搞得主人心里很忐忑、很着急,心里很不是滋味,有的甚至急得掉下了眼泪……第三种情形是:主人也到了,被请的人们也来了,但是在安排座位时发生了不愉快。许多人思想深处奴性十足,平时习惯以官帽的大小安排饭局上的主次座位,以至于忽略了年长的恩师与好友,搞得这部分人心里很不好受,甚至发展到后来见了饭局就干脆推掉。第四种情形是:你本来想推掉这个饭局,但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参加,去了还得你买单,你会觉得很不愉快;还有领导点名让你参加的饭局,你明明能推脱却不敢推脱,和许多不熟悉的人坐在一起,你会很拘束、很别扭,思想上很不痛快。第五种情形是:在同一个饭局上,有些人彼此矛盾、恩怨很深,即使面对面坐着,也根本就不想说话,甚至看见某个人的嘴脸,就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这样的饭局肯定让大家很不愉快。第六种情形是:喝酒闹出来的不愉快。“无酒不成席”,只要有饭局,就必然要饮酒。有的人明明不能喝,却要硬充好汉,喝得青筋暴露、脸红脖子粗,神智不清,口吐秽物,搞得周围的人们很不愉快;有的人很狡猾,自己不喝或者喝得很少,却劝其他人猛灌,等着看别人的笑话或者出洋相;有的人借着酒劲,胆子也变大了,如果喝着太子奶,就和对面的女同胞碰杯,说:“咱们碰一下奶!” 有的人热衷于讲荤段子, 有的人甚至去摸女同胞的头发、手臂等等…… 从语言上到行动上,对女同胞进行骚扰;有的人借着酒劲,耍酒疯,爆粗口,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将某一件小事无限地放大,大骂同事或者领导,甚至一怒之下掀翻了饭桌……
第七种情形是:因食物腐败变质,有的人赶赴饭局后,头昏脑胀,恶心腹泻,住进了医院……更严重的,有的人赶赴饭局后,酒精中毒,一命呜呼。第八种情形是:有的人在某一个单位或者部门一言九鼎、位高权重,难免有人要巴结、要逢迎,经常从一个饭局机械地赶赴另一个饭局,时间久了,酒精过敏,胃部不适,忙于应酬,疏于锻炼,也疏远了家庭,疏远了人心。第九种情形是:一场饭局虽然结束了,但是,因了饭局上某个人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举动,有的人长期记恨在心,耿耿于怀,长期不愉快。因为饭局,又产生了新的恩怨。
忽然想起历史上两个著名的饭局——“鸿门宴”和“杯酒释兵权”。公元前206年,楚汉群雄龙骧虎步,聚于新丰鸿门,大摆酒宴。“鸿门宴”上,项羽几次能够除掉刘邦,但徒然失掉了大好机会。“鸿门宴”上,刘邦屡屡处于危局,却次次化险为夷,最后,刘邦找了个借口逃席远遁、溜之大吉了。综观整场“鸿门宴”,真的是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正因为这顿饭吃出了心惊肉跳、危机四伏,正因为这顿饭吃成了刀光剑影,杀气腾腾,因此才有了“鸿门宴”这场著名的饭局,才留下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项羽饭局上的仁慈和一念之差,刘邦饭局上的谋略和当机立断,关乎着政治,关乎着前途,关乎着命运,关乎着历史。我想当时参加该饭局的人们,可能人人心里都极其不愉快吧,有的是愤怒,有的是惊恐,有的是生气,有的是无奈,有的是后悔,有的是后怕。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以禁军统帅的身份从后周七岁的小皇帝手中夺得了皇权,建国号大宋,定都汴京,赵匡胤就成了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但是,宋太祖赵匡胤经常担心他手下的骄兵悍将随时可能摘掉他刚刚夺下来的黄袍与皇冠。于是在公元961年,宋太祖请拥立他做皇帝的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乘席间大家都有了几分醉意,宋太祖就唉声叹气,众人问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担心他们手握重兵日后会造反。他们就非常惶恐,第二天,石守信、王审琦等将领都自动告病,并请释去兵权。宋太祖自然一一诏准,让他们离开京城到地方上去做官。在公元969年,宋太祖又召集节度使王彦超等宴饮,解除了他们的藩镇兵权。这就是历史上另一个著名的饭局——“杯酒释兵权”。这场饭局也如同一场“鸿门宴”,饭局上充满了算计,充满了陷阱,宋太祖步步紧逼,众将领战战兢兢,可能也根本没有什么愉快可言。
“舒心的酒,千杯不醉;暖心的话,万言不赘”。人生在世,自然免不了要参加各种各样的饭局。知心朋友聚一聚,重点在“饭”不在“局”,一定是快乐的饭局、幸福的饭局;如果心地阴暗、心怀叵测的人请你吃饭,重点一定在“局”不在“饭”,奉劝你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拒绝。否则,在饭局上被人家出卖了,你还在那里傻乎乎地数钱,那可就真惨了。
真诚地希望以后的饭局多一些快乐,多一些舒心;真诚地希望我们的生活多一些简单、多一些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