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县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更新理念,转变作风,建章立制,强基固本,努力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最高标准,不断推动法院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在去年审结的各类案件中,案件的调解率达到74.6%,服判息诉率达到98.5%。在全省组织的人民群众满意度测评中,该院排名全市法院系统第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称号。
一、始终把打基础、强基层作为让人民满意的工作重点。淳化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带,是一个典型的“一丘一山三沟五塬”山区农业县,很多群众到法院打官司爬山翻沟,很不方便。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就近就地化解民间纠纷,该院把基层法庭建设一直放在重要位置。把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审判作风实、群众口碑号的法官,选派到基层法庭一线任职,对他们高看一格,厚爱三分。在经费上倾斜、生活上关心、评选上优先。确保基层法庭留得住人、留得住心;确保群众到法庭投诉有门进、诉说有人听。法庭同志采取电话联系、提前预约和挂牌告知法官去向、公布联系方式等办法接待来访群众,不让群众多跑冤枉路。农忙季节,田间地头、农舍院落常是法官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的“调解台”。马家法庭庭长朱小林同志,扎根基层5年如一日,只要哪里群众有纠纷,那里就有他疲倦的身影。他平均年结案150多件,调解率始终保持在85%以上。该同志被评为市级人民满意政法干警,被推荐为全省办案标兵,报请个人三等功。
二、始终把听民声、谋民利作为让人民满意的工作动力。该院通过开展法官下基层、听民声、访民意活动,法官干警的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服务群众、办案上依靠群众蔚然成风。以加强“立案窗口”建设为突破口,以科学管理、合理筹划、方便群众为重点,不断完善立案、接访、咨询、导诉、查询、诉讼流程到传递诉讼材料等规范化管理工作。主动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人民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诉讼服务。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投资2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的立案大厅,设立了信访接待中心、诉前调解中心、立案审查中心等窗口,实行咨询、受理、转办“一厅式”办公模式。立案大厅配备了导诉台、书写台、休息座椅、急救药箱、饮用水等便民服务。为营造“司法走近群众,群众认同司法;群众走近司法,司法依靠群众”的良好氛围,该院还在全县设立了20个调解工作联系点,聘请了100名联络员参与案件的调解工作,使案件的调解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率大幅度提高。在巡回审判工作中,调解员参与与调解案件151件,占巡回审理案件的81%,使法院的审判“五进”及“征询旁听庭审公民对案件裁判意见”活动在全省法院排序中始终名列前茅。
三、始终把定规范、严管理作为让人民满意的重要措施。公正与效率作为法院工作的衡量标准,人民群众期盼很高。该院始终把抓党建、带队伍、定制度、促审判摆上议事日程,坚持常抓不懈。先后制定了“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公开审判制度、审委会工作制度”等30多项权、责、利相结合的规章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努力实现程序公正、实体公正、形象公正、社会公正和人民满意的价值目标。去年审理的案件无超审限、无错案、无改判、无发回重审。在开展司法救助活动中,规范救助程序、明确救助对象、严把救助标准,坚持公正公开的救助原则,防止了暗箱操作。去年为生活有困难的当事人减、缓、免诉讼费8.5万元,用涉法涉诉救助基金和执行案件特困群体救助基金20万元,化解执行案件18件,确保了司法救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也避免了司法救助不规范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收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