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武功法院机关院门前热闹非凡,一阵集束清脆的鞭炮声中过后,周至县李某等三位农民工将一面锦旗,送到了该院负责执行工作的副院长手中。
原来,周至县李某等三位农民工5年前跟随武功辖区一位“小包工头”从事房屋建筑工作,由于当年发生建筑事故,“小包工头”应给他们的工资成为“白纸”,后虽经周折,但仍拖欠工资近7000元。无赖之下,李某他们将“小包工头”诉至法院,2011年3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可谁知,案件执行中“小包工头”多方规避,加之其经济拮据,致案件一时执结不能。
春节将至,面对李某等三位农民工急切的心情,负责案件执行的该院执二庭的同志深感责任重大。他们在分析案情后,“超常规”的提出了“以穷尽方式为依托,以案件和解为目标”的执行思路。随即,他们集中人力精力,多措并举的超负荷执行:一是采取发放忠告通知书的形式,告知涉案双方选择和解结案能及时化解矛盾减轻讼累的有利之处。二是开展上门释法析理,促使“小包工头”认识不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错误,让其想办法通过亲朋好友的帮助尽快履行义务。三是组织亲情感化 ,主动向双方的亲朋好友介绍案情,虚心诚恳请求他们的支持和配合,通过他们侧面去做当事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四是实施法威警示 ,通过训诫谈话,义正言词地指出,若不主动履行义务,法院将依法采取强制处罚措施,使其认识到不自动履行义务,将会受到司法拘留、强制查封、拍卖、电视曝光等法律后果。以上工作开展,打开了该案和解的通道,1月9日上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当李某等三位农民工拿到拖欠的工资时,激动地说“听说执行难,但我们没想到法院在春节前短短的几天里就将案子执结,真诚的感谢你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