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闲 思 碎 语(九)
作者:黄国田  发布时间:2011-12-27 15:49:59 打印 字号: | |
  (一)

  教育被产业化后,本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己任的教育事业就被搞成了升学教育。择校成风,择校费用成五位数、六位数;奥数班被斥为“万恶的旧社会”;学生视力差,“上镜率”高,眼睛这个器官的痛苦眼睛知道;要求幼儿园孩子读小学课本,就像用向日葵杆抬石头,必然毁其幸福人生;学生课业负担太重又长期减不下来,成为社会心病却很无奈;高等教育名实不符;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严重脱节;道德滑坡,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竟都不属个别……

  “贼不打三年自招”:被产业化后的教育,她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漂亮的巨无霸狐狸。这一回,狡猾的狐狸终因贪心太重而露出了她的尾巴——“绿领巾!”“为啥给我娃戴绿领巾?”一名家长质问,千名家长质问……在西安某小学的一个班里,就约有一半学生脖子上拴过绿领巾。据悉,北京、上海、武汉等地,也曾露出过“绿领巾”这条可恶的尾巴。这不奇怪,因为冷漠和麻木已是教育工作者的气质了。更深层次的怪圈是:教育被产业化后,教育事业及教育工作者也成为受害方。害人害己,这是带有普遍性的一个问题!

  笔者对“红领巾(!)”感情很深。一个“戴”字,放在红领巾之前作动词,使我体会到了人民江山的壮丽和人民生活的美好!从孔夫子讲“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应该受到平等的教育)”到胡总书记讲的“以人为本”,中华民族的命脉与每个公民的人脉一衣带水……

  绿领巾,你该受到诅咒。——是你,给“教育之神”戴上了“绿帽子”。

(二)

  

  遭到两车碾压,又遇到18位冷漠的路人,广东佛山市南海区两岁女童小悦悦的命运曾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这一事件也再一次将国人的“道德和良心”推上了被拷问的风口浪尖。小悦悦被一位拾荒阿姨相救后在医院接受了两天的生死考验后,她悻悻地走了。但是,国人的道德面貌和责任心在接受历史检验时,则必须经受得住考验。这也是对小悦悦最好的纪念!中华民族,你甚至不属于某朝某代,面对荣誉和尊严,你别无选择!

  救人者叫陈贤妹。她爱字当头,公字当头,善心当头,贤良当头,哺育下一代人健康成长的愿望当头。她以拾荒谋生,她以心灵育人。在这个叫做“社会转型期”的时间段,如果要建一座纪念碑,那汉白玉的浮雕像里,应该有陈贤妹的芳姿。

  得人心者,得荣誉。              

                    

(三)

  

  三名留守儿童作游戏,算藏猫猫吧,他们联合起来躲到了家中的木柜子里,相互之间虽然靠近了、温暖了、不再孤独和寂寞了,但木柜子的锁闭子落下后扣住了,它无情地关闭了孩子们心灵里那扇渴望与亲人团聚的希望之门,终因祖辈人下地劳作而家中再无他人相救而柜中窒息丧命……心理科学告诉我们:人类常常是缺什么就补什么。怨只怨,在被留守的心理原因下,终因寻觅亲热而采取别致玩法从而把悲哀抛给了活人。据《华商报》报道,这事发生于某地;愿我的解读,仅此一例。

  报载,目前全国共有留守儿童5800万人。向来对数子有抽象感的同胞,对刚刚结束的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可能了解得要具体一点:把春、夏、秋三季参观世园会的人数加起来,也就1500多万人;然而,留守儿童人数还比其多了4300万人。——“城市,使生活更美好。”建设者农民工入城干活,孩子留在乡下,功不可磨呀。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一句古话,但我体会,它在今天,仍极有政治新意。

                    

(四)

  

  这是发生在我的身边的一件事∶其父母亲到深圳打工去了,其爷爷、奶奶带孙娃子在关中生活并读书。奶奶与一村民发生邻里纠纷,互吵了一会儿,哪里就能够料想到,对方家的一中年男子为了报复竟下毒手:找机会将父母亲在深圳打工、脖子上还戴着红领巾的这名儿童用斧子砍死了。其父母被长途电话招回后,即刻哭昏倒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能力……这些可以衔接和传承,但是不能代替,特别是长年累月的代替,甚或十年、八年的代替。好在留守儿童的问题,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来关心了,饶不多言。另一个问题是:法律把年满60周岁者确定为“老人”的概念,自然也是符合科学的。就以这部分人来说事,按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要求,他们已属需要晚辈人从物质上、精神上去赡养的年龄了,可是,他们却老无依托,既难见儿女,又隔代抚养孙子,使他们加倍地承受起了生活的重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一句古话,但我体会,它在今天,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五 )

        

  人黑压压的,一广场又一广场,一候车室又一候车室,一列火车又一列火车……十天丶几十天都拉不退,此外,另有飞机丶汽车丶船舶运输……这些都是春运的景象。              

  民俗专家冯冀才先生说过,他看着火车站里人山人海,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提包扛箱,拖儿带女,为了回家过那个年,风雨无阻,大雪不怕,每每把他看得热泪盈眶。

  党中央十分关注民生。或许,今后谋生不再需要背井离乡了;或许,城市里会有打工仔丶打工妹的一席之地了;或许,春节返乡会舒舒服服了……五湖四海的人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祖国,归根到底得寄希望于我们自己的双手!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浑身的力量,来自于我们的心底,来自于我们对“人民”二字的理念的理解,所以,要让思想冲破各种牢笼。                          

                   

( 六 )

  

  上一世纪,城里人把不再穿的衣服带回乡下送给亲戚;本世纪,城里人胆小了,一般不再送穿过的衣服给乡下人了,乡下人特别需要尊敬。但是,在这一变化中,出现了新的景观,就是城里的甲亲戚拿城里的乙亲戚穿过的但几乎跟新的一样的衣服穿,却已司空见惯了……千价衣服,弃之可惜。         

  生活里充满了哲学;哲学里包含了生活。花钱的地方多,而钱又不值钱了,钱也难挣了,故此,穿一穿他人不想再穿的衣服,加之又是至亲,这又有何妨呢?——节约物力,也是人的一种良好品质。再说,恐怕也不损害自尊。但是,仍有人怕被讥笑为“人穷志短”。

  面对大千世界,百年后,恐怕还得感慨那句话:“做人难——难做人。”

(七)

  某地政法委书记到当地一所高级中学给5000余名学生讲法制课,关键词有三个?“理想•法律和健康。”他说,人生要从小立志,志向能战胜懒惰、贫穷、富而不仁;实现理想靠的是志气;理想是人生的发动机。他强调说,人生与法律,就像火车与铁轨——切记守法,切记!他最后说,健康是生命的本钱,也是理想和事业的本钱,还是遵纪守法的本钱。掏心掏肺的话,能在人的心里扎下根儿。

  辛辛学子用一阵又一阵掌声,把这位书记现身说法式的演讲不断推向高潮,在该校建校历史上,还属头一回。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这位领导干部的确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热爱孩子们,就是热爱祖国的未来,就是热爱世界的未来。

(八)

  农历辛卯年十月一日(公历2011年10月27日)中午,笔者下班后在住宅楼楼下逗留,一男子手指东墙外的梧桐树,让我看紫色的桐花正在开放;接着另一只手指近旁的盆栽石榴,让我看绿叶丛中那数十朵待放的石榴花。大家都为这两种花儿返季节开放好奇不已,我指着脚旁的黄菊花、白菊花、红菊花说?“它们向菊花学习哩。”这种拟人化的说法,惹笑了众人。笑毕,大家各回各家吃饭。

  人对环境的变化的注意力,令我难忘;全球变暖,要求全人类处事不要再大而化之;修辞手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还是挺好的。

  生活,你能赐予我几多“闲思碎语”呢?                 

(九)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既要勤政,又要廉政,被这句话包括了。群众爱用他熟悉的事物作比喻,“红薯”便被派上了用场。做官的人不用卖红薯,卖红薯的人不用做官,这大概是常识。当官的人也吃红薯,但红薯易买;卖红薯的人也得办事,他们希望做官的人能热情地为他们服务。“做人民的公仆。”这在全世界都是一场伟大的实践。航程已经开辟,有时顺风撑船,有时逆风撑船,但目的地一定要到达!在世界范围内,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念。

  但愿“没有回家”却“卖红薯”的干部逐渐绝迹。

                  

(十)

                  

  姜老师对我说:“经常动笔写,练的时间长了,笔头就会厉害一点。那么多报刊(当年还没有网络媒体),大家都不写不投,拿什么往外发表呢?”鼓励我的这位初、高中英语老师从外交部来到青海,后来回北京后不久就去世了。作为他的学生,我格外怀念他。文友李斌对我说:“要多读、细读,读经典,读那些表达得真切的文字,然后结合生活经验去消化它们,就能推动自己的创作。”法院领导在大会上表扬我工作踏实,不会偷懒,还给我申记了一次三等功。亲人们也为我坚持写作大开绿灯……我奋笔疾书时,饭热了一遍又一遍,目的就是让我能吃上烫口的饭。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我因愚得福:活得忙碌,活得自在,活得充实,活得真诚,活得自信,活得乐观!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人性里有这个元素。所以,人贵有自知自明。
来源:兴平市法院
责任编辑:殷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