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学作品
生命中的另一半
作者:王亚秦  发布时间:2011-05-31 12:11:19 打印 字号: | |
  上周在书店看到一本《相见何如不见时》书,这本书写的是关于西藏法王第六代达赖仓央嘉措爱情的故事。书的内容没有细看,只是在书的序言中看到了作者引用柏拉图的一段话。话的大意是,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已被劈成两半,在茫茫人海中,人们终其一生,只不过是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人生中所有的痛苦无非都源于此,因为很少有人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这本书我也只是看了序言,就放下了,但是这段话却印在我的心里。不,不是刻意地用力按捺下去记忆的,而是它与我内心的感觉迎合相印了。后来我在书店中还继续逗留了近两个小时,但看的书我都没什么记忆,只有这段话所演绎的关于人生痛苦根源的这个说法被我牢牢带了回来。

  也曾经,见到新婚燕尔的小学同学,她一脸幸福指着身边的丈夫告诉我:“这是我的另一半!”然后还不忘再问一句:“什么时候将你的那一半让我们见见?”不知道同学当年是否因为早早看过柏拉图的这段话,才那样兴高采烈溢满幸福地向我们介绍了她的丈夫。但当年尚未结婚的我,对同学的那种一半一半的介绍和问话,很不以为然,还感觉有种酸酸地,隐约中感觉到她言过其实地描述自己的幸福。如今的我已走过不惑之年,已为人妻为人母,走过了十几年的婚姻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也尝到了。在这样一个初夏的周末,在成千上万的书堆中,我看到了一本书,在书的本身没有对我有太大的吸引力后,我却意外看到了柏拉图的这段话。

  离开书店,我一个人行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从我身边走过的每一个人。“你是我的另一半吗?”我在心底问,但不知这话要向谁说,又有谁在此刻能听到?除了过往的车辆的吵杂声和与我擦肩而过匆匆忙忙的人群,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吗?”外面的世界没有人回应我,那我问自己。但我也发现,我也无法给出自己确实的回答。于是我又重新开始思索柏拉图的这个关于另一半的故事。首先,柏拉图作为哲学家,他很是用这段话是解释人生的痛苦和磨难。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是一个美好的人生目的。他一定是为了回答人生的幸福、人生的痛苦以及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会痛苦等这些最为基本但却又没有标准答案的这些问题,给众生这样一个痛苦是与生俱来的故事作为解释。

  我理解,他的故事中包含这样的含义:

  人生的痛苦是与生俱来,所以对幸福的追求成了一个永恒的目的。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完善的方式就是寻找另一半而复合为一个整体。柏拉图的这个另一半的说法可能是假设的命题,也可能是描述一种人生的状态。有没有意义,是否能找到,全凭个人感悟。

  哲人的说法也好,假定也罢,但命题本身让世俗中的人浮想联翩,对照检查,反思生活,不管这种说法距今有多远。因为命题本身是作为人本身必须面对不能回避的人生基本问题。于是我自愿相信这样一个命题,我愿意顺着这个命题梳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换句话说,我是宁愿相信这样一种说法,相信它是这位哲人作为普通人生活的体验和感悟的升华。

  首先这个命题或者说是故事是仅涉及到人的爱情和婚姻。因为如果说找到了另一半才是幸福,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亲情的幸福,友情的快乐?所以第一个问题就是:是否真正找到另一半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我们终其一生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我们是以什么方式来判断我们找到的就真是自己曾被砍掉的那一半?是见面后的似曾相识的相亲?还是看第一眼就永不相忘的一见钟情?如果说这些都可作为一种判断标准的话,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曾恩爱的夫妻会有一日反目成仇?可人世间,王子与公主的生活只在童话的结尾,世人从未听过他们白头偕老生儿育女的故事。还有,还有更多的人,都曾以为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于是全身心与之复合,想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过上美满的生活,但就在那幸福如同泡沫一个被一个个平淡地几乎静止地日子平息散去时,才发现了自己与找到的另一半是那么不相称,无法复合,于是吵闹甚至打架、冷战便可解释为一种人工的磨合,如果太痛太受折磨,那就只好分开,带着受伤的身体继续寻找。还有大多数者,就在磨合中将就,忍受了最初磨合而被撕裂的伤痛,在一个个伤痛结痂后,凑合着过其一生。当然我们也不排除那种幸运儿,他们真地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终其一生在完美幸福中生活。

  可是,在这形形色色的错位复合中,一定有这样一种情况。我们曾以为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我们倾其自己与不是自己的另一半在某个特定情况下、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完成听从自己灵魂选择的情况下,与另外一个一半复合,成为一个在外人看来已完整复合。若干年后,在茫茫人海中,突然听到一声来自心底亲切地呼唤,转头看那似曾相识的面孔,四目相对,见了便不想再分开。我们真地发现,那才是我们一直苦苦寻觅的另一半,而我们又如何分开已被复合的这一半?因为经过了多年,已被磨合的自己早已不是当初自己那一半的模样,而寻找到的那一半已早已与他人磨合而复合一起。从外形上,谁也分不出看不清曾经他们是一个整体,除了灵魂。灵魂一直都清醒着,我们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我们一直有一个清醒的灵魂,它独立于我们琐碎糊涂近乎麻木不仁的肉体。我们有时已忘记自己曾是半个自己,我们所要寻找的应是完全与自己对应能完整复合的另一半。但生存的艰辛、个人懒惰、缺乏耐心和大家都这样的一种随众心理,我们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要找的另一半。我们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用来处理自己与另一半个个体复合所面临的问题,这个问题好象移植手术后的排异,已有所依赖,已无法分开,但却要常常靠药物维持。因为这种生活可以维持一个大众化了的自己,一个社会的形象,造就了我们新的身份:父亲或母亲。我们活在这些形象和身份当中,我们在更多的时候早已忘记寻找。也因为琐碎,我们甚至忘记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有些人就这们而终其一生,而有些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被灵魂叫醒,因为灵魂帮他发现了自己的另一半。不知柏拉图后来如何再解释:这些已被复合错了的一个个半个,在真正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时,如何超越跨过被错了的复合?还有,如果无法再复合,即使找到了,是不是给已经的复合造成新的要割裂的痛苦?新的伤痛会必然出现,带着这个已完全变化的模样,与同样被磨合的已不再是最初模样的另一半复合时,肯定不再是一种自然的复合,这种复合一定会带来新的重新磨合,而这种磨合的过程,一定伴随着痛苦、焦虑和不安。那么,这个过程,会被最初与不是自己另一半的磨合的痛苦会少吗?没有肯定的答案,但既然要磨合,不是自然的一种复合,痛苦一定是有的。那么既然是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寻找?我们为什么不让灵魂与我们的肉体一样麻木混然。这好象也应了电影中流行的那句:婚姻无论怎么选都是错。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可问题是,不想错有什么办法?不将错就错就能保证一种正确吗?如果没有这个办法,没有一种保证,索性就全人类一起错。一起犯错,也就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正确,因为众生都认可,都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

  最后的问题是,人偏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除了平凡的肉体,还有神圣的灵魂。当贫困交加,肉体的生存成为第一要务时,灵魂与肉体是一体,无法分离。但当肉体在衣食无忧后,灵魂的翅膀便如同天使,带着灵性飞出体外,帮我们寻找另一个自己。因为灵魂是超越脱俗的,是有灵性的,它不会顾忌现实的琐碎和最初的一半已被磨损复合,它在整个世界飞舞,在灵魂中寻找,灵魂的信息会在找到的第一时间传达给肉体。肉体有时会在怦然心动的那一刻辨认出自己的另一半,有时也会因长期的漠然与麻木不以为然,但一旦肉体清醒顿悟,便会奋不顾身,想演绎飞蛾扑火的故事传奇,忘记自己和对方都已被另一个半个磨合,已不再可能完全达到最初自我的复合。但这其中的无奈与痛苦,柏拉图这个大哲人,他是早已心明肚知。他的这个半个自我寻找另一半的故事,也真地是涵盖了人生所有的幸与不幸。我真是无话可说,我与许多半个自我一样,在这样一种寻找的人生中,体验寻找过程的酸甜苦辣,用心体恤人生百态,品尝属于自己的那份痛苦与快乐。

  “你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了吗?”当我再听到这句问话时,我突然发现,这个问题已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对更多的大众来说,没找到是一种必然。因为很多人已放弃寻找,自愿接受磨合后的另一种复合;而那些能找到的,在不能有一种“在恰当的时候找到恰当的另一半”的前提下,都是找到一种被磨合而无法被复原成最初的那半个,是无奈。灵魂会相拥而泣,但那不是痛苦,而是喜悦的泪水,因为他们毕竟是曾为一体,那种近乎天性的亲近与自然,在灵魂那里相知相遇,已融为一体,他们已无法再分开。至于肉体,虽然会时常感受来自灵魂喜悦,但更多的时候,因为要面临新的割裂的伤痛和无法按最初自我的一半复合,所以在人世间就会演绎更为深刻的人生。

  “你找到你的另一半了吗?”如果在合适的时间找到了,珍惜你的幸福!没有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对方,但灵魂帮你们找到,那你们是幸运的,因为灵魂的相融,成就和丰富了你们更高层次的人生,毕竟你们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还在寻找的那些一半,多努力,现在是灵魂飞翔的时代,让自己静下来,除去物质的浮躁和表现的繁华,在夜深人静时,听听来自灵魂的声音,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当然还有一些人从来没有找过,甚至忘记了自己另一半的一半,那些“将错就错”的复合体,也要感谢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琐碎和平庸,成就了幸福的复合的幸运、显示出灵魂的相融的珍贵、保全了寻觅的意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一个人生都是与众不同,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人生,人生就有了意义和一点点掌控之间的成就感,也就容易留住身边的幸福。而生命中的另一半的故事,是帮我们化解人生的难题,是我们人生航程中高高的灯塔,心中有,生命之程就会心明眼亮。
来源:渭城法院
责任编辑:殷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