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下岗工九年讨债心灰意冷 好法官一心为民情重恩深
作者:赵晓燕 李亚维  发布时间:2011-04-29 09:41:38 打印 字号: | |
  “人民法官… …父母官… …”双手紧握法官,双唇颤抖,激动不已的当事人颜勤安话不成语。这感人至深的一幕就发生在秦都区法院渭滨法庭。

  颜勤安,原第二针织厂退职人员,追债9年无结果,无奈之下,于2010年12月24日诉至法院,致庭审结束未见被告高晓龙露面,本已心灰意冷,不抱希望,岂料,判决书还未生效,被告却主动与其联系,并支付5000元欠款。这让已放弃希望的颜勤安始料不及,细询之下,才知道是办案法官细心开解的结果。

  原告颜勤安与被告高晓龙原是朋友关系,早在2002年11月以前一直有业务上的往来,被告先从原告处取布匹,使用后再付款,2011年11月26日双方进行了结算,被告欠原告布款18000元,被告向原告出具了欠条并签订还款协议书,但并未履行协议,后经原告多次催要,被告通过其母亲于2008年9月5号、2009年7月16日支付原告欠款1500元、1000元,余款15500元一直索要无果。9年追债使原告身心疲惫,为父治病早已债务缠身,7旬老父病重住院,等钱救命,原告无奈将昔日好友诉至法院,被告高晓龙经传票传唤未到庭应诉,法院缺席审理并判决。

  承办法官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贯彻“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事审判理念,判决书送达后,不就案办案,而是在了解原告的实际情况后,多次积极与被告联系,努力修复原、被告友情罅隙。在多次与被告交谈中,法官了解到被告生意亏损,为还债常年奔波在外,面对被告的困境,承办法官了解到其为何不到法庭应诉的原因,数次对其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使被告明白其欠债不还是错误的做法,最终使被告主动联系原告,并支付部分欠款。原、被告双双来到渭滨法庭,就出现了开始的一幕。

  原告亦从法官处得知被告情况,经法官开导,表示谅解,多年积怨顿时化解,两位老友握手言和。
来源:秦都法院
责任编辑:殷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