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的时候满眼的玫瑰直接刺疼人的眼睛;3月8日的时候只能通过电话向妈妈传递自己遥远的祝福;4月1日的时候又想起了曾经在家里被妹妹折磨得吃墨水的狼狈;5月1日的时候,因为是光荣的劳动者,所以我继续奋战在劳动第一线,6月1日的时候我给自己买了个小礼物,犒劳未泯的童心……每到节日,都会想家,想爸爸想妈妈……
生在农村,总感觉“家”的涵义远远超出了一般城里孩子印象中的“鸽子笼”,我眼中的,哦,不,我心中的家,应该是我所有感情最浓厚的积淀。上学时,最期待的事情莫过于听到放学铃声后和一帮小伙伴抡着书包一路高喊着“回家喽”冲向家门;再小的时候,就是被邻居小妹妹抓破手背后流着泪回家找妈妈;大了点,在外求学,常常会盼着周末回家,为的是感受那份温馨与鼓舞;再大了点,出门在外的我把家说成“老家”,我想我不会再重走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路,毕竟,家对我的浇灌,远不及此。
家,究竟是什么?一个老屋,还是老屋里曾经发生的亲情故事?亦或是一种深藏心底无法道明的复杂情愫,这些,只能用心去体会了……
而正是因了那一个个让人魂牵梦绕的或穷或富或幸福或不幸的家,回家成了众多游子最难以割舍的情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公众对农民工生存状态的关注,就是因农民工领不到工钱无法回家过年而引发的。那么,回家到底为了什么?有人说,回家就是为了看父母,看看年迈的父母在自己离家的日子里过得好不好?身体怎样,是不是还是吃嘛嘛香?有人说,回家是为了看看儿时的伙伴,是不是还放荡不羁,是不是还孤家寡人,是不是已经忘了自己?有人说,回家是为了看看邻居的大叔大婶,小时候多亏他们的照料,心中才有了一份被关爱的自信,再说当年离家时曾对他们说过挣了钱一定回来看他们……其实,我们回家到底看的是什么?那些伴我们成长了十几年、几十年的人和景,其实闭上眼睛都清清楚楚,历历在目。尤其一到年关,我们真正想看看的不过是那份萦绕在心中割舍不断的挂念,看见了才会放心,看见了才觉得这一年过得完整了,看见了才有勇气迎接新的一年。
离家在外,对家的思念从不曾减弱,即使做梦,我也能清楚地梦见那个小小的略显凌乱的四合院、那间有妈妈在里面忙碌的飘香的小厨房、而那间我和妹妹常常因为一个铅笔头打得不可开交的小屋成了我最光辉的记忆、脑海中经常还会出现南院乱糟糟的鸡窝和狗棚、而后院的猪哼哼还常常在耳畔回荡……那是家呀!
昨天妈妈在电话里唠叨:姑姑家的石头终于要结婚了,娶的就是嫂子的堂哥的外甥女;隔壁水灵嫂子抱孙子了,说了刚生下来就8斤多,白胖白胖;妈还说村东头六爷终于和失散多年儿子团聚了……妈妈最后试探着问我,啥时候回家?我哽咽,“快了……”是的,想家的我一定要回家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