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旬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相邻建房引发的相邻损害防免关系纠纷案件,在办案法官深入细致的调解下,原、被告双方最终消除了怨气,尽释前嫌,重归于好,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原告王岁旦与王五林相邻而居,属同一宗族,曾因相邻琐事多次产生纠纷。2010年3月,被告在其宅基地上修建五间两层楼房修建过程中,因遇天雨致使其楼房根基及原告厦房背墙根基受到雨水浸泡。被告在其楼房下邻原告厦房根基约一米处,修建有一根排水管。另外,被告家的五层楼檐部分伸入原告宅基上空。原告认为雨水浸泡及被告家的排水道致使其厦房背墙裂缝,被告的楼檐对其安全构成了威胁,双方为此多次吵闹,矛盾不断升级,原告诉至法院,要求被告排除妨碍拆除紧邻其拆的水道及楼檐,并修复雨水浸泡给原告厦房背墙造成的裂缝。
案件受理后,办案法官感到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关系,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关系,此案在当地社会影响较大,且当事人双方积怨深久,一旦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更大的社会矛盾。办案法官制定了调解方案,以庭前调解为主,若庭前调解不成,在该村公开审理,既对当事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又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作用。为了掌握案情细节,尽快化解,办案人员冒雨赶到该村,查看现场,走访村民,摸清纠纷原因,听取村民意见和反映,同时请村委会及双方诉讼代理人协助,共同做当事人的工作。调解初始,双方因积怨已久情绪都非常激动,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办案人员在庭前、庭审中、庭审后多次邀请村民代表、村委会干部、社会贤达耐心细致的做双方思想工作,辨法析理,情法并融,从邻里感情入手,寻求化解的突破口,在定纷止争、化解矛盾的同时,增进当事人的沟通和理解,重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最终使双方当事人泯灭恩仇,握手言和达成协议,一是被告愿将自己院内的排水路整改造成两边高,主要靠其门道排水管排泄院内雨水;二是被告一次性给原告支付3000元的厦房修缮费用,兹后,原告不得再以相邻损害防免为由追究被告责任;三是被告伸入原告院内的五层楼房房檐,暂保留现状,待原告修建住房时,若给原告修造房屋造成妨碍,被告再予以拆除伸入部分的楼檐的一致意见即。被告当即履行3000元修缮费,并对水路进行了整改,两家多年的积怨终化干戈为玉帛,邻里关系又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