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出镜
杨 小 妮 同 志 单 行 材 料
  发布时间:2009-12-14 09:02:19 打印 字号: | |
  杨 小 妮 同 志 单 行 材 料

礼泉县人民法院

杨小妮,女,45岁,党员,大学文化,1980年参加工作,1984年12月调入礼泉县人民法院工作至今,在法院工作期间她干过统计、档案工作,后又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民事审判一庭庭长。在任法官的10多年里,审理了刑事、行政、民事等各类案件1000多件,无超审限案件,无错案,无发还重审案件,无群众上访缠诉案件,把司法的公正和法律的权威传递给了每一位当事人,赢得了他们对法官的尊重和信任。

在她任少年刑事庭法官时,审理了一起李某、车某抢劫案(均系未成年人),该案检察机关起诉后,二被告人的家长都不配合 ,无人过问,二被告人也有破罐破摔的心理,看到这种情形她便主动多次走访二被告人家属,说服他们和法院配合 ,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并多次去监狱和二被告人谈话,经过她多次努力,最终这种精神感动了被告人和其家长,家长愿意配合法院教育孩子,二被告人也消除了失落感 ,主动交持了自己的犯罪事实,最后法院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轻判处了二被告人,而且还主动为他们联系学校,使他们重返校园,健康成长,正是她这种爱心感染被告人,用热心帮助被告人,用耐心听取他们内心世界,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他们的尊重,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司法的温暖和法官的真诚。

在她主审的一起郑某等四被告人非法拘禁案,该案的附带民事原告人闫某因没有及时拿到民事赔偿,且该案又被二审发还,且四被告人又都取保在外,所以对立情绪非常大,到处上访,该案交由她承办后,她多次找四被告人和民事原告人,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并听取他们双方的意见,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并很快执行了该案,双方都很满意,一致认为是她的精神感动了他们,一起拖了几年的几上几下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在审理李某诉宋某债务纠纷一案时,原告李某当天立案后,经审查该案事实清楚,又有条据,原告又提供被告在银行的存折款号,按法律程序,她当天传唤被告到庭,适用简易程序开庭审理,被告对借款之事无争议。在查明了事实后,并当庭宣判,双方都表示服判,按法律规定又冻结了被告在银行的存款,判决生效后及时向原告执行了这一债务。原告感激他说:“我遇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了”。这起连公安机关把被告人没有办法,杨法官一天就给我解决了问题,我真没有想到。并再三邀请吃饭,以表谢意,但却被她谢绝了。

她认为她自己只是做了一件自己应该做的份内之事,老百姓却看得那么重,可见公正高效对于群众,对于上社会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可贵,一名法官,只有切实把握好法律准绳,给人民群众及时和看得见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体现法官的价值,才能维护和提高司法的公信力。

2006年,她审理一起郭某交通肇事赔偿案,原告起诉后,思想七上八下,认为自己是外地人,案子就是胜诉,也是一张“法律白条”,在掌握了当事人的思想状况后,她将被告传唤到庭,对被告晓之以礼,动之以情,反复做被告的工作,被告也承认交警队的责任事故认定,就是一时拿不出现钱,思想上也有拖的想法,她针对被告这些想法,对被告讲咱们都要换位考虑这个问题,假如这个事情你是原告,他是被告,你会怎样想这个问题,对方因为你的肇事身体已经受到了伤害,咱们应该尽可能地从经济上赔偿人家,从精神上安慰对方,你自己也可以摆脱诉讼的尴尬和烦恼,她的诚意与执着最终打动了被告,被告自愿拿出24000元给原告予以赔偿,原告也愿意接受,一起交通肇事赔偿案三天之内调解结案,原告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真没想到就这么快,就这么公正”。

作为法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保障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细听他们的倾诉,这不仅是职业素养,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很多民事案件虽然标的不大,也很琐碎,但案件无大子,每一起诉讼都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安宁和每一个家庭和谐,只有通过调解的方法,才能达到我们要追求的当事人息诉服判的审判结果,才能使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实现统一。

前不久,她审理了一起杨某诉李某人身损害赔偿案。杨某在李某的纸箱厂打工,手指被车床压断,李某承担了医院的医疗费后,再不支付任何费用,原告起诉,要求被告赔偿她的伤残补助费,看到原告为了数额不大的赔偿金四处奔走,她决心化解这起纠纷,于是将被告传唤到法庭,对他说,毕竟原告是在你的厂子干活时受伤,医院的费用你都承担了,后期的费用你可不能不管,被告虽然没有明确答应,但也没有完全拒绝,她一看有调解希望,便抓住这个机会,从早上上班说到下午3时,中午饭都没有顾上吃,被告终于愿意一次性赔偿原告8000元,原告也表示接受,原告当天下午就将钱拿到了手里,原告和她母亲一再表示感谢,杨法官为了我们的事,她中午连饭都没有吃,真是太难得了,并表示也谢谢被告,其实被告李某办厂也不容易。

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不仅需要公平公正地审理好案件,还要引导他们怎样收集最有力的证据,使自己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在多年的审判第一线上,她审结了一起又一起各种类型的案件,当看到当事人曾经愁眉不展的脸上露出笑容,即将破碎的家庭破镜重圆,反目成仇的朋友言归于好,孩子得到父母关爱,无助的老人终于老有所养,公平正义得到伸张,她都会感到法律的强大,公正的力量。

正是由于她工作突出,近年来先后被市中院评为全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多次被县法院评为办案能手和先进个人,被县妇联评为中国建功先进个人,她所在的民一庭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县先进庭室,2007年县法院又为民一庭申报集体三等功。
责任编辑:陕西咸阳法院